震倉是一種在股價上漲過程中經常見到的現象,主力控盤後開始拉升股價,由於在主力建倉成本區總會有一些投資者買入與主力持倉成本一致,為瞭日後出貨時不被這些低價獲利盤幹擾搶買盤,因此主力必須要在股價上漲過程中把它們清理出去。
下面簡單說一下主力震倉的目的:假定有一隻股票,主力的建倉成本是10元,在這個價位處還有一些其它投資者買入,如果主力打算把股價拉高到15元,並且在上漲的時候股價走勢形態單一比較易於確認方向的話,那這些投資者肯定不會在中途輕易的賣出股票,當股價漲到15元以後卻會在頭部與主力一起出貨,這樣就會影響到主力的出貨量。但如果主力在拉升途中人為制造一些震蕩,讓一些投資者摸不著方向在迷惑中出局的話,就會減少很多低價的獲利的籌碼,盤中低價獲利籌碼越少那主力出貨時就會越主動!
主力震倉的另一個目的就是為瞭拉大普通投資者與他的持倉成本,從而做到在各個運作環節中占據絕對的主動。還是以上述為例:主力建倉成本在10元,而一些普通投資者建倉成本也在10元,主力把股價拉到12元處開始震倉,通過各種操盤技術來恐嚇低位買入的投資者,迫使他們賣出手中的低價籌碼,這時就會有一些投資者進行賣出,而在這時主力已經達到瞭預期的倉位,所以是不會買入太多他們拋出的籌碼,買入的人是新進入場的投資者,這時我們可以看到,雖然股價產生瞭波動,但主力的持倉成本仍是10元錢,隨著股價發生變化的就是普通投資者的持倉成本瞭,一部份的投資者持倉成本現在變成瞭12元。震完倉後主力再次拉升股價,假如主力拉到14元時再度震倉,這時就會又有一些低位買入的投資者拋出手中籌碼,新入場的普通投資者持倉成本再度被提高到14元,與主力的持倉成本相比他們就顯得被動多瞭。假如主力這時在15元出貨,這些投資者隻獲利10%,而相比之下主力已獲利50%瞭,就算這時有什麼風吹草動股價下跌,可能普通投資者處於無獲利狀況但主力卻仍獲利豐厚瞭,隻要股價沒有跌至成本區,主力在那裡出貨都是賺錢的瞭。而這些結果也就註定瞭主力必須要進行震倉。
主力震倉不同於出貨,他們最大的區別是:出貨主力隻出不進,而震倉不出也不進,或有進有出維持原有倉位水平。在股價走勢中震倉與出貨時的K線形態是很相近的,這是因為主力必須要把K線做成出貨的樣子來嚇走普通投資者,由於在這時主力不出也不進,因此通過成交量的變化我們就可以比較容易的看出K線變化背後的本質瞭。如果是放量那一定要註意回避,如果是縮量則可不必擔心。成交量的變化是分析震倉與出貨最為重要的判斷標準!
在分時K線時,投資者有很多方法都可以有效的鑒別出股價是否在震倉,但在盤中可以有效分辨出震倉的方法還是少之又少的,今天就為大傢講解一個如何在盤中判斷主力是否震倉的操作方法。
通過前面的講解我們知道瞭,主力的震倉是發生在上漲途中的,因此對於在盤中判斷主力是否在震倉有一個要求:這個方法不能用在股價橫盤中或是下跌走勢中,而要在上漲途中才可以使用這個方法。使用這個方法時要求股價的上升通道保持良好的狀態,不能出現趨勢的扭轉現象。
在盤中分析主力是否震倉最重要的就是成交單的變化:由於主力在這個區間沒有進行出貨,因此成交量是不會放的很大,成交量的不放大不僅體現在盤後,更體現在盤中。正在進行震倉的股票其成交單的變化往往具備這樣的技術特征:
1、相近的二筆成交單的時間間隔較長;
2、一分鐘內成交總筆數折合成成交額應不超過30萬元,且越小越好;
3、分時圖中的成交量柱會出現量點的現象,這種量點我把它稱之為震倉量點,這種量點是區分是否是震倉走勢最為重要的一個判斷依據。當然震倉量點也不可能在盤中大面積出現,但在盤中震倉量點形成的次數越多,則認定震倉操作的可能性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