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分析,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分類,這是幾乎所有玩技術的人都搞不清楚的一點。技術指標發出買入信號,對於技術派來說,就以為是上帝給瞭暗示一般,抱著如此識見,幾乎所有技術派都很難有大的成功。技術指標不過是把市場所有可能的走勢進行一個完全的分類,為什麼技術派事後都是高手,真正幹起來就個個陽痿,就是這個原因。
任何的行情轉折,在很大幾率上都是由濕吻引發的,這裡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先濕吻,然後按原趨勢來一個大的高潮,制造一個陷阱,再轉折;另一種,反復濕吻,構造一個轉折性箱型,其後的高潮,就是體位的轉化瞭。在“男上位”的情況下,一旦出現濕吻,就要密切註意瞭,特別是這個濕吻是在一個長期“男上位”後出現的,就要更加註意瞭,其後的下跌往往是介入的良機,因為空頭陷阱的概率簡直太大瞭。必須提醒,這一點對趨勢形成的第一次濕吻不成立。但濕吻之後必有高潮,唯一的區別隻是體位的區別,關鍵判斷的是體位而不是高潮的有無。
風險是“不患”的,是無位次的,任何妄求在投資中的絕對無風險,都是癡心妄想。唯一的辦法,就是設置一個系統,使得無位次、“不患”的風險在該系統中成為有位次,“患”的系統,這是長期戰勝市場的唯一方法。必須根本自己的實際情況,例如資金、操作水平等等,設置一套分類評價系統,然後根據該系統,對所有可能的情況都設置一套相應的應對程序,這樣,一切的風險都以一種可操作的方式被操作瞭。而操作者唯一要幹的事情,就是一旦出現相應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操作。對於股票來說,實際的操作無非三種:買、賣、持有。當然,在實際中,還有一個量的問題,這和資金管理有關,暫且不考慮。那麼,任何投資操作,都演化成這樣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N 種完全分類的風險情況,對應三種(買、賣、持有)操作的選擇。
由於纏繞若是中繼就延續原體位,若轉折就改變體位,因此對多頭來說,值得介入的隻有兩種情況:男上位轉折,女上位中繼,空頭反之。
對於任種走勢,首要判斷的是體位:男上位還是女上位。女上位選擇第一次出現纏繞的中繼情況,而男上位的就相反,要尋找最後一次纏繞的轉折情況,其後如果出現急跌卻背弛,那是最佳的買入時機。抄底不是不可以,但隻能選擇這種情況。然而,沒有人百分百確認那是最後一次纏繞,一般,男上位後的第一次纏繞肯定不是,從第二次開始都有可能,如何判斷,最有力的就是利用好背弛制造的空頭陷阱。綜合上述,利用均線構成的買賣系統,首先要利用男上位最後一次纏繞後背弛構成的空頭陷阱抄底進入,這是第一個值得買入的位置,而第二個值得買入或加碼的位置,就是女上位後第一次纏繞形成的低位。站在該系統下,這兩個買點的風險是最小的,準確地說,收益和風險之比是最大的,也是唯一值得買入的兩個點。但必須指出的,並不是說這兩個買點一定沒有風險,其風險在於:對於第一個買點,把中繼判斷為轉折,把背弛判斷錯瞭;對於第二個買點,把轉折判斷成中繼。這些都構成其風險,但這裡的風險很大程度和操作的熟練度有關,對於高手來說,判斷的準確率要高多瞭,而如何成為高手,關鍵一點還是要多幹、看參與,形成一種直覺。但無論高手還是低手,買點的原則是不變的,唯一能高低的地方隻是這個中繼和轉折以及背弛的判斷。
明白瞭這一點,任何不在這兩個買點買入的行為都是不可以原諒的,因為這是原則的錯誤,而不是高低的區別,如果你選擇瞭這個買賣系統,就一定要按照這個原則瞭。買的方式明白瞭,賣就反過來就可以瞭,這是十分簡單的。當然,相應的均線的參數可以根本資金量等情況給予調節,資金量越大,參數也相應越大,這要自己去好好摸索瞭。這點,對於短線依然有效,隻是把日線改為分鐘線就可以瞭。而一旦買入,就一直持有等待第一個賣點,也就是女上位纏繞後出現背弛以及第二個賣點也就是變成男上位的第一個纏繞高點把東西賣瞭,這樣就完成一個完整的操作。註意,買的時候一般最好在第二個買點,而賣盡量在第一個賣點,這是買和賣不同的地方。
為瞭直觀,插入張我玩的一支股票的日線走勢圖

補充:如何判斷第二買點?這裡給出一個纏中說禪買點定律:大級別的第二類買點由次一級別相應走勢的第一類買點構成。在本圖中第二買點的判斷,是看低一級別30分鐘的走勢圖發現下跌趨勢背馳的,而且當30分鐘最後進入背馳段後,我還利用瞭5分鐘的走勢,尋找背馳段裡的背馳段,這就是區間套瞭。
對於資金量一般的,有一種增加資金流動性的玩法,就是充分利用30分鐘線的賣點回避大的調整,雖然這種調整站在日線的角度不一定要參與。纏中說禪短差程序就是:大級別買點介入的,在次級別第一類賣點出現時,可以先減倉,其後在次級別第一類買點出現時回補。對於日線買點介入的,就應該利用30分鐘線的第一類賣點減倉,其後在第一類買點回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