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在市場中主要面臨三種類型的抄底:
1.熊市見底時的抄底。這樣的大底是投資者最為關鍵的抄底。,從某種意義上說,熊市見底後,介入得越早,越容易獲利, 風險系數越小。這裡的關鍵在於:要首先判斷大盤見底,在確認大盤見底後,再去選擇最新成為熱點的板塊個股進行操作。
2. 牛市調整時的抄底。實質上,這就是在一隻個股經歷一波或數波上漲後,當其出現較大幅度的調整,且沒有破壞其上漲趨勢時的介入機會。這種機會一般出現在牛市上漲趨勢中,或熊市為時數月的反彈中,因為那時已經沒有大底部的股票可撈, 隻有選擇調整得較為理想的股票作為投機 目標。
3.短期暴跌時的抄底。這種抄底是可遇不可求的機遇。例如,當某隻股票因為某種並非致命的利空而導致股價大跌,那麼一且在下方遇到支撐,就可能是較好的抄底良機。

一、熊市見底時的抄底
熊市見底後,能夠抄到大底是充滿誘惑的。我以為,抄到最低價是不現實,也是不安全的,但投資者卻可以通過判斷大勢的見底,然後選擇個股的介入時機,從而在大盤剛見底時就能找到市場熱點。這樣不但可以降低市場成本,還能提高利潤率和資金利用率。
那麼,熊市見底後,市場有什麼特點呢?個人認為,熊市見底時,市場板塊個股有兩個主要特點:
1. 藍籌指標股見底
由於指數計算原則是按照發行總市值而非流通市值計算、所以那些超級航母的藍籌指標股的漲跌對市場影響極大。所以,大勢止跌的前提就是諸如中國石油 、中國石化、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這類超級大盤指標股止跌。從某種層面說,隻有它們止跌, 市場才能穩住;隻有它們穩住,市場才能止跌。而且,從市場角度來看, 它們就是旗幟, 其走勢總體上決定瞭大勢的趨勢。至少在指數計算方法改變之前,這種格局不會改變。
從實際市場效果來看,隻要大盤藍籌股止跌,指數一般會立刻止跌。整個市場一旦看到大盤藍籌指標股止跌,馬上就會跟風。最終,合力的作用會使大盤止跌。藍籌指標股具有穩定或破壞市場的作用。例如,大盤在 2008年第四季度見底,首先就是藍籌指標股止跌;2007 年10 月股市見頂後的大跌,源於之前藍籌指標股的暴漲及中石油天價上市。總結經驗教訓, 藍籌指標股與大盤息息相關,投資者必須關註它們的走勢。
2. 中小盤股、概念股開始活躍
一個大的下跌趨勢結束後, 誰先會成為炒作的對象?答案有兩個:中小盤股和概念股。這兩類股票其實在很多方面是重合的,甚至可以歸為一大類,因為很多中小盤股本來就是概念股,而概念股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中小盤股, 除非當出現, 比如在 2008 年第四季度,政府出臺超一般強度的經濟刺激政策時, 才可能發生盤子較大的個股當作概念股來炒作。
中小盤股或概念股之所以成為見底後第一批炒作對象,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中小盤股或概念股一般盤子較小,需要的資金量相對較少,較為容易撬動和控盤。換句話說就是:操縱中小盤股或概念股相對比較容易,一旦發現大勢不對,即可安全撤退,風險相對較小。
(2)經過較長時間、較大幅度的一波熊市折磨後,機構資金相對較為匱乏,在資金量匱乏的情況下,自然沒有那麼大的能量撬動大盤股,而小盤股由於需要資金量少,機構此時操作這類股票也更適合。
以上兩種原因導致中小盤股和概念股成為見底後市場活躍的第一波,也就成為選擇的對象。
結合市場,大盤見底後,盤面上板塊輪動的特點一般是這樣的:
第一波,大盤股見底且市場穩定後,概念股和中小盤股率先活躍,進入上漲周期,股指穩步上漲。此時的行情往往是以“八二”行情為主,市場財富效應較為明顯。
第二波,當個股第一輪行情結束、大多數個股進入調整時,大主藍籌股開始接棒成為市場熱點, 即“二八”行情。拾荒網,一個有價值的炒股知識網站。
一般情況下,經過這樣的兩波後, 如果大勢繼續向上,那麼,這樣的輪動會再來一遍。例如,2006 年底藍籌股行情結束後,經過 1個月充分的反復震蕩和調整,完成瞭熱點切換;接著,自2007年2月至2007 年5月底一直都是個股行情,市場普漲,財富效應極其明顯,市場進入狂熱狀態;然後,大傢都知道,印花稅提高 200%的突然利空,使個股行情宣佈結束 ;但是,進入 2007 年7月後,藍籌股行情再度崛起,直到 2007 年10月,整個大牛市結束。
有瞭這樣的A股見底後的輪動特點,投資者如何選股操作,也該基本上清楚瞭。說白瞭,就是大盤見大底後,首先選擇概念股和中小盤股進行炒作,待中小盤股和概念股基本上輪動得差不多時,再選擇藍籌股進行第二輪炒作。如果經過這兩輪炒作,大勢仍沒走壞,把上面的程序再重復一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