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思考瞭一下倉位管理的事兒 從風險和相關性和波動性等角度分析一下

第一:市場中性
市場的系統性風險: 比如超過50%的個股都在下跌,甚至出現80%以上的個股都在下跌(要記住我們買入的個股也在這個概率分佈以內),這個時候我們遭遇到的是整個市場的下跌風險,對於我們來說,這個時候要麼去空倉,要麼買入與個股方向相反方向的股指期權對沖,這也是對沖基金等機構的通常做法,而對於我們散戶來說,選擇空倉是最好的選擇;機構的這種策略叫做市場中性策略,也就是說我的策略對大盤免疫;遇到這種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分倉是沒有用處的;
第二:行業(題材)中性
板塊的風險:對於機構來說,如何對抗市場風格轉換,保持穩定收益,那麼就是均衡配置不同的行業;對於我們做題材股的來說,我們如何面臨題材的風險,這個分兩步來看,如果是市場主升浪時期,市場具有主流板塊,那麼板塊風險或者說題材風險,是不存在的,所以這個時候,分倉是沒有意義的,最好的做法是滿倉一隻股,保持進攻性;但是到瞭題材輪動期,題材風險就出現瞭,因為資金在pk,誰也不知道哪個題材會勝出,這個時候我們分倉去做不同題材的個股,就可以起到對沖的作用;機構的術語叫做行業中性策略,其實對於我們做題材的也有借鑒意義;
第三:個股極端風險對沖
個股黑天鵝:可能會出現比如停牌啊,或者其他不可預測非常意外的風險,這個時候我們分倉是為瞭避免這種極端情況,導致我們陷入被動局面,這是分倉的一般性意義;因此,平日分倉兩隻,算是穩妥做法;
第四:相關性
分倉的數目的問題,簡單來說,分倉多少合適,既能夠保持進攻性,又能對抗風險,這個數目具體說,和相關性有關,比如題材輪動期,你隻有買入不同題材的個股,才能對沖風險,如果你買入同一題材的個股,那麼就無法對沖這種風險,一般情況下,小資金買入2-3個個股就足夠瞭,如果你分倉5-10個,其實並不會比3個個股更優,因為相關系數的邊際效應並不存在瞭,反而會造成你的摩擦成本提高;
第五:波動性
這個是和個人的心裡耐受程度有關的,因人而異,追求更平滑的波動,就分倉多一點,倉位平均一點;如果大心臟,分倉少點真沒關系,2-3個足夠瞭;
第五:資金容量:
低於1000萬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大資金不得不分倉,這是流動性容量的問題,必須考慮個股資金容量。
總之呢,分倉不是隨便分的,我們要知道分倉到底為什麼,我們對抗的風險是什麼類型。
總結下來:
大盤風險,空倉;
主升浪,滿倉;
輪動期,分倉;
分倉數目,2-3個為佳;
分倉是不能以降低確定性為代價的,否則就是本末倒置。很多人買瞭一堆股,對哪個都不確定,那是理解力匱乏的表現。分倉並不能解決問題。拾荒網炒股,專註短線技術技巧進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