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令無數交易者魂牽夢繞的字眼,叫“成功”;有一個令萬千追夢人日思夜想的目標,叫“致富”;有一個令蕓蕓眾生汲汲以求而往往終生不可得的境界,叫“自由”。何謂“成功”?不同行業、不同世界觀和人生觀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但對於金融交易者來說,成功就等同於“致富”加“自由”大約是沒有什麼疑問的。在交易者看來,致富可以導致財務自由,而財務自由意味著擁有可以免除體力勞苦的自由與免除腦力勞苦的自由。雖然財務自由並不完全等同於也不必然推導出終極意義上的精神自由,但至少可以解決我們一生之中99%的煩惱。那麼究竟如何才能獲致成功?
掌握交易技術、提高交易水平固然是題中應有之義,但是還不夠,成功地從事交易還必須恪守交易法則、執行正確的交易策略,且需深層次的交易心理學和哲學的支持與配合。實踐證明,我們應該設法提高勝率、擴大戰果、保住盈利,通過兢兢業業地穩步積累在交易市場上站穩腳跟,而不是妄想通過孤註一擲達到快速致富的目的。欲速則不達,這是萬古不易的真理;而持續穩定盈利,則是金融交易的最高境界。
線性的東西,難以判斷非線性的市場
我們如何在股市高度隨機的價格波動中,找到非隨機的部分,也就是如何由每個人情緒支配的模糊狀態的選擇,轉變為定量的數值化。果真能如此,我們就可用線性的東西判斷非線性的市場,事實上很難。
但是在你交易行為中,這種定量的數值可用心理的痛苦閥值發現它,例如,股票跌入谷底,往往是你最痛苦的、最難熬的時候,一旦你越過這個閥值,市場的奇跡真的會出現。
因為選擇股票的思維方式,往往受先前結果與預設結果影響。人的思維方式是由結果與規則決定的,如你在選擇買進股票A與股票B之前,發生過A類股票下跌到5元時就會開始上升的結果,而B類股票卻沒有這種規律的結果,這樣因結果決定瞭你的思維方式,你會傾向於在那個時候作出購買A股票的決定,但是往往事與願違,這一次卻又完全與之前不一樣,反而在5元時又下跌瞭許多。因此若用過去的結果去決定思維方式來選擇股票是非常可怕的。
因為這是大多數人預先著想的結果,所以註定是錯誤的選擇。而那些選擇購買股票的決定,若依據規則又是第二個陷阱,因為隨著變化的市場,先前的規則一旦形成,很快又需要補充的那一規則出現。而且多數人已認可這個規則依其行動時,肯定又是錯誤決策。從結果找原因,誰也能找到,事後諸葛亮嘛!
所以我們隻能是回頭看後悔不已的機器,並在當時具備極為自我的欺騙性。有人曾經說過,預測總是帶有不確定性的特征,尤其是當我們預測的事物涉及到未來的時候,在某些行為長期以來反復出現的某個獨立的領域(比如說股票市場),我們可以通過對過去的研究,來獲得預測未來的依據和基礎,但由於股票市場股民心理博弈的因素重大影響,才使得這種預測準確率大打折扣。
股市中出現的絕大多數理論,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事前或事中模糊,而事後聰明。所以若你在交易行為前知道即使發生錯誤,你的最大損失有多少,就可優化你個性的特征並消除幹擾。
而從原因(現狀)找結果當然非常困難,我們隻有多選擇一些方案。而要想篩選出最佳方案,隻能比對,比對的參考物或標桿就顯得非常重要。因此,尋找結果的鑰匙就是找好標桿,而且是移動的標桿!標桿隻能是運動的,而且又是未來的領頭羊。
大傢知道,在股市中,為什麼大部分人喜歡技術分析,這是因為技術分析的依據,一是歷史會重演;二是價格會沿著趨勢運動。但是當趨勢轉向盤整,或盤整轉向趨勢,或趨勢變換為另一種趨勢,我們常用的工具與方法就會在研究均線、缺口、支撐點時完全失效,這種技術分析常用的線性分析趨勢的方法,在遇到非線性的市場狀態時,顯得無能為力。所以大多盤整行情中投資者虧損面和虧損次數反而隨著交易的頻繁而擴大,並且會跑輸大盤。
但是在依靠技術分析中其背後有一個“一語成讖”的原理:因為許多投資者如果把技術圖形的釋義都牢記於心時,常常又會根據當時出現的圖示不約而同地采取相應行動。
於是乎每當圖形發出“看漲”或“看跌”的信號時,買者或賣者就會迫不及待地一擁而上,結果真的就會產生“預言自我應驗”的現象。因此技術分析的基礎原來竟然也是建立在邏輯思維之上的!
正由於技術分析特有的滯後性與反技術的欺騙性,必須引起你的警惕。即使有時效果準確,我認為也是剛好巧合。股價必然從某個點準確到另一個點,在邏輯上本身就是錯誤。技術圖形確實能反映一支股票的走勢變化與實際漲跌過程。但是技術派無論如何高明,它始終是要用“線性”的東西,揭示股票漲跌的非“線性”實際。因此,它永遠不可能正確,即使有時吻合,也隻限於某一時期。
股市裡技術圖形本應是客觀數據的反映,但由於莊傢的騙線、高位的鈍化等,難以使人相信。本來真實的成交量,可以反映買賣度,也因其一個人控制的多個帳戶進行“對倒”的造假,而使人難以相信。而且當你慣於整理分析以往K線,據此判斷走勢時,實際上很多人在和你做同樣的事情,這樣疊加後的強化結果,更加大瞭主力資金的對沖行為,而使你的分析結果完全失真。因此,炒股最致命的就是完全依據技術指標去操作。
所以在技術派經常謂之“頂背離”、“底背離”的現象,實際上是對線性的東西難以去衡量非線性的東西的有力證明。而股價、大盤走勢決定因素,主要是所有客觀因素在人們心態、心理反映後作出行動的結果。在經濟學傢眼裡,一個經濟周期依年或幾年為一個計算單元。經濟基礎的基本面決定貨幣的長期走勢,貨幣的供需又決定瞭股市的上下趨勢,而這種長期趨勢,又的確能反映出一段時間導致市場思維中的非線性成為線性的可能。而這種本來客觀的因素,被人的不同心理,如貪婪、恐懼、固執、猶豫等所扭曲,所以,自始至終又是非線性的。
良好的理論是去追求事務的本質,而不是在現象發生時替它去尋找原因,因為替過去的現象尋找原因,隻能充分解釋過去,並不一定能準確預測未來。未來與過去的關系,並非完全是線性的因果關系,時常出現非線性關系,很難做線性推理。因此,從現象來預測未來,時常不靈驗。隻有從現象中去探尋事務的本質,才能預知未來的可能變化。否則,在不確定的情況下進行股票交易的操作,將面臨很大的風險。
美國物理學傢惠勒曾說:“基本的量子現象隻有當它被觀察時才是一個現象。”而量子物理學傢則認為,世界根本不存在嚴格的決定
論,也不存在一個確定的值,人們對事物的觀察,永遠是不準確的。例如,當人們要觀察一個粒子的運行速度的時候,就無法知道它的質量,若知道質量的時候,就不知道速度,這就是著名的“測不準原理”。我們觀察時,都會給觀察對象一個力,最終會影響對象的狀態。
所以,“預測不準確定律”是最準確的定律。正如一顆子彈如果射擊出去,他的靶點往往不會是固定在一個點上,而是在一個范圍之內,在這個范圍內的變化又是不能確定的。這就是測不準原理,也叫做不確定原理。也就是人們永遠不可能同時準確知道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一樣,但是如果對其中的一個因素知道的越精確,則對另一個因素反而就知道的越不準確。
假如我們每個人對市場預測都是準確的,那就正如巴菲特所說:投資的現實結果就是“市場總是錯的”!而在股票市場若市場總是有效的,則炒股者就不會有那麼多人能賺到錢,也不會有那麼多人賠瞭錢。
假設某一期間市場上交易者有100萬人,按漲跌判斷對錯各占一半,剛好有一半即50萬人(股民)的“判斷”與股票本身的走勢是完全相反的,而另一半50萬人(股民)中,又有25萬人買入或25萬人賣出。雖然在這次交易中暫時操作正確,但沒過多久又一種錯誤又發生瞭。
在其中25萬人本來先期買入的股民是正確的,假如股價上漲瞭,而賣出,之後發現又上漲瞭,又買入,但由於股價成本增高,導致股票數量卻“奇怪”地減少瞭。若市場平均股價上漲50%,且成交量始終沒有萎縮(實際上,漲跌概率也是50%),則股民平均持有股票數會減少33%。這樣等於25萬人的股民又有8.25萬人(或持有資金的份額)選擇瞭錯誤的方向;而先期賣出的股民是正確的,也由於上述現象發生,又有8.25萬人(或持有資金的份額)實際結果也是選擇瞭錯誤的方向。這就是大傢經常講的:賺瞭指數沒賺錢或賠錢。實際上這一時間段裡共有(8.25+8.25+50)/100即66.5%的人是錯誤的行為!
有一個故事,兩位騎手比賽,看誰的馬最慢,一時難以決出勝負。如何讓兩匹馬跑起來呢?一個智者傳授瞭妙計,果然兩匹馬跑得飛快。你猜如何?原來他讓兩個騎士交換瞭座騎。因此,在股市中,股票不漲是因為散戶沒有與主力換位思考,而且持有它較多;一旦散戶大量沽出後,它肯定開始回升。
◆ 很奇怪大傢漲時都會問會漲到哪?跌時又問會跌到哪?我隻能說,如果我是神仙,我一定告訴你,可惜我不是,點數隻是猜猜看,沒猜準是正常,猜對瞭是偶然。正確的時間,正確的點,要讓盤面告訴你,我們散戶隻是跟隨者罷瞭,因為我們不是造浪的莊傢嘛!對不?
註意低點的k線,和高檔的k線,什麼情況下會止跌?什麼情況下會上漲?如果你有認真做功課瞭,就知道現在根本還沒有訊號,莊傢不表態,你也就隻有等待。
一般來說,可以介入的時機點有兩種:一是賣力竭盡之時–低接,一是買力展現之時–追進。低接是莊傢的權利,也隻有莊傢知道哪裡可以低接,也隻有莊傢可以接得住下跌中的利劍,精確一點的說,那是他們操作造浪計劃的一部份。身為散戶的責任就是等待,等待獵物的出現,當莊傢要起浪之時,適時的介入,追進可以說是散戶應盡的義務吧。
起浪的源頭是一根紅k,紅k得高點要比前一天高,低點要比前一天低,這是搶浪頭的基本本領,很簡單吧,至於如何選會跑很高的浪
頭,就需要一點技巧。
如果大盤跌破再反彈,那麼反彈是給你逃命用的,您可不能貪得無饜再拼命追高, 反而應找浪的高點放空, 才是較正確的操作。
量、價、指針、型態、類股強弱、盤中走勢,都是我選股考慮的要件。
在劃圓的5根K線中,是否要到第5根K線才能確定高低點?不是這樣的,我要大傢畫圓圈觀察五根k線,用意是看低點出現的前兩根,何種型態容易止跌?低點出現的後兩根,起漲的型態又是如何?
或是在第3根or第4根就可確定?通常強度夠的股票,第三根k線就可確定起漲,強度不夠的會在整理2-3天。如果連起漲的紅k低點都守不住的股票,表示莊傢也做不起來,你也沒有續抱的道理。
起漲k線,我比較註重的是高有過昨日高,收紅最佳,收黑要多看一兩天。
◆ 股話有雲:漲三不追,已經漲瞭四天的盤,你想還有多少空間?有多少力道?有規劃,但不預期,這是操盤原則。
因為第一次買股就賺錢,莫名其妙的賺錢,使我認為股票賺錢太容易瞭,卻不知這是惡夢的開始,有人說,上帝要害一個人,就是讓他第一次買股票就賺錢。現在想起來,真是至理名言。
均線的特性是穩定,但是有不夠敏銳的缺點。18日量價,我隻用來分辨多空的方向,不是我的買賣點。當然,也有人用18日線作控盤線的,如果你嫌太長,可以選較短的均線,比如6ma,甚至於3ma,總之,慣就好,和你的個性吻合就可以瞭。你可以發現到,用線控盤,每一條線長期下來都是可以賺翻瞭的,這點大傢都瞭解。可是,有幾個人可以定心定法,依照一條均線操作呢?均線是一條美妙的連通管喔,可以把股市的錢透過這條管子通到你的傢裡。股市賺錢很難嘛?想想看吧。
◆ 先要會看浪才能乘風踏浪,逍遙自在。
有人作股票,有人做期貨,有人做長線投資,有人做短線操作,同樣的位置有人做多,有人作空,這是思考的邏輯不同,方式不同,結果就不會一樣,無關對錯好壞,歡喜就好。
圈圈會畫瞭嗎?浪頭浪尾會看瞭嗎?多頭浪、空頭浪會看瞭嗎?如果會瞭,恭喜你,隻要加上好的執行力,最少你在股市上可以自保瞭。
選股很簡單,每天看漲幅排行榜的前三十名就夠瞭,每天選五檔股票,這功課你做瞭嗎?如果你認真的做瞭,那麼這波整理中的強勢股,你一定也勝券在握,接下來的大行情,你一定是愉快的,因為你的基本功夫應該夠應付選股和買賣進出瞭。
要看多,過近期高給我看,浪翻多,我一定踏浪而行,絕不和莊傢對做。你可以去預測將會翻多,但我卻要看到他“真正”的翻多,第一浪沒乘上也死不瞭人,因為有第一浪必然會再掀起千層浪,而且浪會愈來愈兇,愈來愈猛,那才能享受真正踏浪瞭的快感。
浪有大小,力道也有大小,我們用幾條均線就可以看出浪來瞭沒有:你可以用這6條均線(3日、6日、18日、62日、125日、250日)來看多空浪的強度,當均線往上時為正1分,均線走平為0分,均線往下為負1分,看看6條線相加是幾分,可以決定多空力道。相加大於4屬於多方力道強,相加在負4以下空方力道強。
每一條均線為一匹馬,如果往上跑的馬多,馬力自然大,跑起來快又穩。 如果各匹馬方向不一,力道自然分散,介入甜頭不多,且容易受傷。 如果眾馬朝下走,那麼下拉的力道必定很強,少買為妙,反而是做空的好時機。 這種馬力,是無人能抵擋的,它是一種趨勢,是市場的方向。
順勢者昌,逆勢者亡,介入股市之時,看看大盤的方向及力道,介入個股之前,對這幾條均線多看幾眼準沒錯。羅威隻提大盤,不提各股,我也說過各股的漲升,必須有大盤的漲升做背景,才能走得長,走得遠,要把大盤的格局扭轉,要有真正的主流股,是類股輪動而不是各股輪動。
選強勢股要能配合類股最佳。
一年有52周,一星期有5交易日,52*5=260日,固然這樣算沒錯,但是我算過,一年中大約會有10個休假日是碰上周一~周五的交易日,我把它扣除瞭,所以我的年線是250ma。對於月以上的長期均線來說,主要是用來看方向的,因此比較無計較。
◆ 踩對股市節奏,才會發現這是一部很美的舞曲。
大盤是會說話的,他會用各種方法告訴你他要幹什麼,這些語言包括K線、型態、均線、指針等等。
你透過這些語言來瞭解股市在說的話,然後按照他的指是來做動作,當然,你聽對瞭,做對瞭,會得到獎賞,聽錯瞭,做錯瞭,你會被打屁股,因此,在你認為聽對瞭的時候,也要有萬一會被打屁股的準備,直到確認真的對瞭,才可以高興的去領賞。
順瞭勢就是抱著等,市場願給我多少,我就收多少,毫不強求。
車,看錯瞭,你卻沒勇氣跳下車,心態的自我要求和訓練,才是你能否長期在市場上生存的關鍵。看的懂得時候才做,有疑問的盤少做,看不懂的盤不做。看不懂就觀望,觀望也是一種操作。
我想,操作貴在觀念、心態、執行,您同意嗎? 方法貴在於精不在多;一個人若無法匡正觀念、穩住心態,徹底執行,那麼學再多方法也沒用,每天活在“明明看對就是不敢出手”的懊悔中。
點到瞭,大膽進場,這是執行;有執行才有成果,是吧?!做錯瞭,嚴格停損,這也是執行;有執行才能保命;做對瞭,就安靜坐好,別亂動,自然有人替您抬轎。甚至於確定趨勢抓對瞭,大膽加碼何妨?隻是大部份人做對瞭,心態上有如小老鼠偷吃油 ,吃瞭一口趕快跑,猛回首,還有一大塊肉沒吃。
是的,操作就是執行,而不是狗吠火車,希望能努力上車,隨著火車飛馳。 會賺錢就是好方法,就好好精研它,別舍近求遠,外來的和尚會念經?未必!學太多,反而亂瞭自己的思路,而萬法皆貴在“心法”,唯定量、定心、定法,成功在握。有些人踏遍千山萬水,為的不外乎想學“方法”,到頭來十八般武藝全學瞭,卻落得多而不精,心劍無法合一時,學者往往把刀當劍耍,終究無法發揮劍氣合一而誤傷自身。
其實股市是很單純的,一樣的戲碼不斷重演,那麼,就反樸歸真,不要想得太復雜,隨著主力節奏,市場的音樂共舞,慢慢的學與盤共舞,不要一心急於獲利。先學聽懂大盤節奏, 您才能開始起舞,悟透股市節奏,您的舞姿就會很漫妙。股市投資也是一門藝術喔!等您踩對股市節奏,會發現這是一部很美的舞曲。您就可以使勁的飛舞,如何與之共舞?不外乎,膽大、心細、眼明、手快。
很多股市的經驗都是用很多銀子在黑板上學來的,這點,不是老師教得來的,唯有經過親身的體驗,有瞭切膚之痛之後,才能真正的體會出來。有的人是記下錯誤,避免再次犯錯,有的人是一錯再錯,永遠在那幾個錯誤中打轉付學費,而不自知。有的人非得要跌到深淵谷底,才會大撤大悟,得到頓悟。一切都和自己的個性有關,壞慣不容易改,但一旦改掉之後,你也會發現,原來操作的天空那麼美。從操作成功之人的話中學到的觀念,比技術分析還重要。
◆ 舉凡技術分析, 大概都是想抓趨勢和轉折,因此分為趨勢派和轉折派兩種,均線屬於趨勢指針,因為沉穩且簡單不必判斷,對於看趨勢有一定的方向準確度,因此很多投資者樂於使用,以各種不同的均線 , 例如3ma、6ma、10ma、18ma,甚至長到用季線,半年線控盤。至於用哪一條均線控盤, 則隨各人喜好,高興就好。
不過因為均線平滑,對高低點的轉折會失去先機,因此會有很多人試圖用其它方法去抓轉折點,劃圈圈,找浪頭起漲k線和浪尾起跌k線就是其中的一種,當然還有很多方式,如各種指針都有相同的功能。不過別忘瞭,長均線和浪的型態會告訴你主要的趨勢,至於短線要如何高出低進,就要看你如何去拿捏瞭。
股市操作的三項法寶:心態、技術、資金控管。技術平平,在良好的資金控管之下,發揮敢買敢賣的精神,就可以在股市獲利,你認為呢?
我隻做我看得懂的盤,看不懂時,寧願觀望,反正看又不用錢,錢不好賺但很好用呢。
◆ 做看得懂的波段,唱會唱的歌,跳會跳的舞,沖會沖的浪,不懂的,不會的就不勉強,反正行情天天有,交易所又不關門。
獲利的關鍵不在預測點數,而在跟隨趨勢。空頭浪仍然持續,均線都往下壓,就等出現止跌的訊號,就等待起漲的力道展現就是瞭,大盤要到哪裡?阿知?
在相同的市場內,短中長的趨勢可能相互配合,也可能相互矛盾,要依照自己的動機,去選擇自己的時間架構,也許,它正在做一次浮額的最後清洗,你可以等賣力竭盡之時介入,也可等它轉強之時介入,一切看你的個性,高興就好。點數不必認真,趨勢才是重點,操作永遠要顧及,順勢、停損及擴大利潤。
起跌之時,強勢股不要買;末跌之時,弱勢股不要賣。起漲之時,強勢股搶著買;末漲之時,弱勢股搶著賣。
股市天機不在方法,而在紀律和執行,不是嗎?股市存在著很多方法,但這些都是經驗法則的歸納而已,是否真的會如此,要慢慢驗證,但問題不在這裡,問題在,對的時候你怎麼做,錯的時候你怎麼做。今天盤中跌破我的停損,就依照紀律停損出場,然後就是觀望沒有動作。
生也有涯,學也無涯,我們要學的是和大盤溝通的方法,要爭的是黑板上的銀子,這個恐怕比較重要吧。
投資者在總結經驗時,也有必要區分哪些屬於外界市場環境造成的,哪些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可靠經驗。真正屬於自己的經驗在任何市場條件下都是可靠的,反過來,特定市場環境造成的特殊經驗則不一定處處行得通,反而有可能潛伏著大風險—-當市場環境發生變化時,特殊經驗不但幫不瞭忙,反而可能麻痹投資者。
投資者的盈利和虧損主要來自於交易方法,投資者改進和提高業績的途徑主要在於交易方法的系統性、一致性和健全性,這樣做可以事前盡可能排除一時沖動式的主觀影響,又可以事後客觀地總結經驗教訓、改進投資方法。另一方面,這對投資者保持心理平衡也有幫助,可以將投資者面對的市場不確定性風險轉化為對交易方法的適應性和健全性的評估和琢磨,不再與自己的情緒直接相關。
不論技術分析、基本分析、現代投資理論,關鍵都在於尋找可行、可靠的決策依據。選擇決策依據的標準是,簡易、可行、前後一貫。拾荒網炒股,專註短線技術技巧進階。
在諸如市場這樣未來不確定的事業上,“最優”的情況實際上僅有參考意義,卻不是可行的決策依據;“次優”的情況才是不容錯過的行動機會;“次優”以下的情況則對投資者不利。市場技術分析的絕大多數交易方法著眼點就在於撲捉“次優”的交易機會,而放過最優點則是投資者在判斷趨勢時應付的成本。
人的心理喜歡停留在“最優”狀態,但是“最優”狀態一般隻能事後認定,事前是不可能確定的;重要的是,一旦投資者被過去的“最優”所麻痹,反而對現在和未來視而不見。
投資行為模式包括三個層次的內容,首先是經驗和慣的層次,這是投資者根據歷史經驗和直覺形成的交易辦法;第二個層次是一整套的投資方法,從第一層次的經驗和慣上升到程序化的投資步驟,從搜集信息,到研究、決策,每個步驟都貫穿著同樣的投資原則;第三個層次是投資者對市場本質的理解和把握,屬於形而上的層次,是其投資方法的指導思想和內核,是投資方法具有系統性和一致性的根本保證。
三個層次從低到高,共同形成瞭投資行為模式的整體,總之代表瞭投資者適應市場、減少偶然性的主動努力。平均和一貫的投資獲利力、系統和一致的交易方法等概念描述的就是投資者主動努力改進投資行為模式的結果。
有人將成功歸結於“百分之九十九勤奮加百分之一的運氣”。在市場上,以及未來不確定性的其他任何事業上,成功的公式很可能是“百分之五十的眼光加百分之四十九的勤奮加百分之一的運氣”。
什麼工具越簡單、簡易、簡明,什麼工具就越適合用來觀察市場、揭示事實。
在市場分析方法論方面,我們不應受分析過程形成的路徑約束(慣性思維),隨時保持客觀。不同的市場狀態,應使用不同的分析工具。
循環理論將整個趨勢循環轉化分為6個階段(上升、下降趨勢各3個),它們的特征可總結為:窮、變、通。中國有句古話,叫“窮則變(最後一跌,築底),變則通(底部向上突破,趨勢形成,但頗多猶疑),通則久(趨勢形成,曲折向上),久後窮”(上漲趨勢進入末期狂潮,跌勢開始),周而復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