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以說是樓主第一個認真寫的貼,也可能是最後一個。 現在回頭看看以前小散的時候的發帖著實有些可笑。不過誰沒有青澀的時候呢! 我的入門在淘股吧,讓我知道股票運行原來還有這樣的規律!著實大開眼界。 感謝所有在淘股吧樂於分享的前輩們,致敬! 我的理解其實真正形成於今年上半年,對於龍頭,對於盤面,對於經濟運行等等。 淘股吧能學到的東西越來越少(大神都不分享瞭),市場逐漸成瞭我的老師。 熊市還在繼續,堅持的兄弟越來越少,所以想在交流中繼續前進,於大傢一起共勉。 很多東西前輩們都談過,隻是現在有瞭新的理解 現在想來淺談一下我關於這些東西的理解,希望有緣人能有些同感。 觀點從點切入,面需要自己思考。所以看官們覺得片面的話,請自行理解並腦補完整。
一:關於宏觀 小散的時候目光過於聚焦,可能隻聚焦在盤面,資金流向,龍頭股上。 但是真的把目光放寬,我發現宏觀的意義與微觀同樣重要。 比如貿易戰,美元的階段性貶值,減稅,加息等一系列的動作都是可以有預期的,國內的債務累積導致的一系列的政策,獨角獸基金的發行等等,而這些事件看起來很遙遠,你也許會說,這和我們小散有什麼關系? 資金都是聰明的,都是逐利的, 樓市十多年的長牛制造的賺錢效應,已經深深影響到A股投資者的心態。“保值賺錢,隻有樓市是安全的” 為什麼5月下旬到現在市場如此羸弱?成交量逐漸萎縮?閃崩股屢見不鮮?看看5月份的經濟數據就知道瞭 有多少投資者敢把自己的資金暴露在如此多的風險之下?所以他們大多會選擇離場,轉而進入“永遠在賺錢的樓市”。 市場的活水越來越少。沒有中期趨勢大行情。隻有小資金們敢玩小體量妖股。 市場越來越弱。 這裡隻是舉個例子 關註宏觀,可以幫助你判斷大方向,使你不會在投資的時候犯下方向性的錯誤判斷。而不是靠猜測點位,靠高喊口號,靠人雲亦雲。 投資沒有捷徑,隻有不斷學習
二:關於龍頭和互聯網 樓主在關註股市的同時也在研究互聯網創業,我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互聯網我們講的最多的一個詞是:流量 這個詞拿到股票上,我們有一個同樣的詞匯:人氣 有人的地方就能賺錢,超短和商業居然還有如此共通之處,是不是有些玄妙?
三:關於波浪理論 我們做超短的,談個波浪理論可能不合時宜。 但是我卻發現,這套理論其實很有道理,隻不過他在告訴你表像化的東西,內在的東西需要我們自行理解。 我認為道理都是相通的,就是人氣聚集和潰散的過程中形成賺錢效應和虧錢效應的波動。 懂的人估計會罵我,因為說瞭非常核心的東西瞭。 不懂的人說我說的都是p話。
四:關於賺錢效應 @令胡沖 大俠說過一些很通俗的話,我總結一下就是:昨天漲停的股票今天連板,產生巨大賺錢效應,那麼今天的漲停明天如何? 昨天的漲停今天悶掉,那麼今天的漲停明天如何? 這個是他開不開倉的理由。 以前我不理解,所以並沒有重視。 而當我自己產生理解的時候,發現他總結到瞭極致。 所以從上面的話衍生一個例子:昨天科銳國際盤中16個點巨虧,預示瞭深深寶尾盤開板和今天悶跌停。而今天欣銳科技20個點天地板,今天福達合金該不該打板呢? 做超短的,開倉與否,倉位如何,不是指數告訴你的,而應該是賺錢效應。
五:關於空倉 這個問題所有高手都一再提到。 我認為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在不該做的時候堅決不做。 什麼時候不該做呢?在有巨大虧錢效應的時候,即使你水平卓越,能夠在1,2,3,4輪虧錢效應巨大的市場裡賺到錢。 但是隻要一次失誤,就能讓你回到原點。比如今天打板欣銳科技,敢問你需要緩多久才能緩過來呢? 不要認為自己能夠戰勝市場,活下來遠比一切重要。 人要知道自己的不足,要在沒有能力的時候認慫。 我可以說,絕大多數大佬,都是從學會認慫開始的。知道不足,才有前進的動力 還有些其他的東西,想到再補充吧。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