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控是投資中最重要的一點,如果做不好風控,早晚都得死,當然死的方式也有很多種。下面簡單說一下我理解的風險控制。 在投資中我們無時無刻都在面的風險,大概就兩類風險,系統性風險(央媽加息,美聯儲加息,監管收緊等),非系統性風險(董事長跑路,財務造假,莊傢操縱等)。那麼如何在風險發生時,能有效的防止損失,這個問題很深奧,也是我們在投資中一直在研究,在優化的問題。
說暴跌是朋友不知道會不會不小心被揍。 這話雖不中聽,但理就是這麼個理,意思你懂就行,好的風控水準應該是可以直面風險的。 周洛華在大作《金融的哲學》中有個類似觀點,大概意思是說如果一個國傢在面臨衰退時不能很有底氣的選擇硬著陸,而是選擇瞭軟著陸,那麼說明她內心深處的抗擊打能力是很有限的,最後早晚要倒黴。 同樣道理,在全身上下都是風險的金融市場中搏殺,贏傢往往也都是風控能力最強的人。當你在金融本市場活得時間夠長,你會發現生命力比什麼都重要。 同樣是實現100%收益,一個是承受20%的風險,一個是承受本金損失的風險,那顯然是前者的策略更優。 評估投資能力不能光看收益,關鍵還要看你在風險中顯露的敞口有多大。 或許,你每年都有火中取栗的本事,都能在劇烈的波動中完成正收益,但你的風險敞口並不會因此而消失。千萬別太高估自己躲避風險的能力,如果指望每次都能勝利大逃亡,那早晚有你受罪的一天。 這個市場別的沒有,就是黑天鵝很多。霍華德馬克斯有句話,你所想到的最壞情況往往還不是最壞的。 風暴降臨永遠是在你最毫無防備的時候,黑天鵝來之前從來都不會先打個電話給你。 要挺過一輪隨機的風險絞殺,就隻有靠上好的控制能力,這是讓你在野蠻叢林中活過來的本事。 而如果在一場風險過後,你還能全身而退,那麼恭喜你,後面有你喝酒吃肉的好日子。 像巴菲特 、鄧普頓這些活得夠長的老傢夥,他們每一次的資產升級都是風險過境後撿來的便宜。在恐慌中貪婪在貪婪中恐慌這類逆向投資策略本質上就是盼著風險出現,風平浪靜的很難有機會給你逆向。 一輪慘烈的股災過後,往往到處都是便宜貨,就看你能不能接得住。要一不小心撿起來,你就成大師瞭。 照理說,做好風控的好處多多,但為什麼還有很多人做不到,或者是能做到但不想做。 原因很簡單,風險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利潤,控制風險換個說法就是控制利潤。同樣一個機會,有人看到的是風險,有人看到的是利潤,你讓看到利潤的人去控制自己的欲望,那顯然很難讓人接受。 對於在金融市場中博弈的投機者們來說,風控一般都隻是長在嘴上,沒幾個人能真心實意做到。 說風控難不是難在風險有多大,而是難在你壓根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