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們給大傢分享瞭兩種技術形態選股方法,分別是VCP突破和杯柄形態突破,兩種技術形態其實都考慮瞭在不同環境下機構的建倉節奏,盡管日線級別突破也可以使用,但是更管用的還是周線級別。
那麼問題來瞭,很多童鞋向我們吐槽,說周線級別幾個月才能選出來一個票,選股頻率低而且往往錯過最佳上車機會,所以今天分享給大傢的這個技術形態,更偏向於日線級別的機會,選股頻率也提高瞭不少,可以在觸發信號後分批次上車,錯過瞭當前機會很快還有下一個機會,今天要分享的方法論就是口袋支點買入法。
在歐奈爾膾炙人口的傑作《笑傲股市》中,也多次提到過口袋支點買入點,但是在那本書裡你不會找到口袋支點買入點的定義。我們繼續博覽大咖們留下的精神食糧,《像歐奈爾信徒一樣交易》一書中對口袋支點進行瞭詳細的介紹。
按照口袋支點的定義,隻要當日成交量高於前10個交易日中所有下跌日的最大量能,就是一個不錯的買入點。

我們從圖形中也可以看到,口袋支點是對接日線級別的相對高頻信號。為什麼這種口袋支點買入法也適合次新呢?
一般來說,如果某隻個股一直處於底部橫盤震蕩狀態,或者下跌速度降低後的臨界狀態,在近十個交易日甚至更久的時間內,隻要不會出現大的代表賣出量的綠色柱形,成交量一直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等到放量的時候股價一躍而起,就是一個有效的口袋支點。這個模式完全可以應用在我們之前提到的“冷宮”次新上,用來對接超跌反彈。

如圖所示,泛微網絡新股開板沖頂後,持續下跌調整四個月之久,在下跌趨勢末端成交量逐步降低,然後首次放量日就是一個成功的口袋支點,口袋支點可以說是下跌形態結束後的第一個底部右側買入機會。
我們可以在次新績優股中進行篩選,對於那些當前尚處於底部未進入上升階段的未來龍頭,口袋支點可以為我們搶占買入先機提供良好的參考作用。
但實際在操作過程中,隻通過量能來判斷買點的單因子策略屬於高頻策略,勝率並不高,首次右側甚至從大周期來看還處於左側的買入機會本身存在試錯的可能,這和首次抄底策略有類似的地方,需要在後續走勢不斷進行驗證才能最終確認。
關於結合後續走勢持續進行驗證的方法,可以把口袋支點結合均線策略制定交易計劃。

如果隻是以單純滿足口袋支點條件來選股的話,可以選出來好多個股。我們仍然以泛微網絡為例,我們觀察到50日線在這個次新下跌過程中對股價壓制效果明顯,第一次出現口袋支點也沒有直接突破,放量突破50日線後對股價的支撐效果同樣明顯,這就是典型的阻力和支撐互換的效果。
後面除去縮量回踩50日線的買點之外,50日線上方的第二次到第五次口袋支點,都可以作為股價右側強勢突破的買入點執行加倉策略,結合均線策略的口袋支點買入法,更加好用。

在我們的杯柄突破買入模型中,由於茶杯柄部有一個縮量調整的過程,所以杯柄形態和口袋支點有時也會共振,如圖示,成功的口袋支點買點同時也是杯柄形態確認之後的買點。

冷宮次新在主跌浪調整末期會出現口袋支點,但口袋支點不光適用於底部反彈到反轉的臨界狀態,疊加強勢股的突破形態,比如疊加新高突破共振選股也非常好用。
如果一個優秀的新股上市後,沒有大幅回撤,而是在一個區間內持續橫盤震蕩,也可能代表機構在逐步吸籌和建倉,這個周期一般遠遠超過10個交易日,到最終突破震蕩區間甚至很快突破歷史新高時,觸發的口袋支點買點,是極具交易價值的。

普利制藥就是最好的范例,新股開板後,也橫盤震蕩瞭四個多月,之後突破歷史新高的第一個有效的口袋支點堪稱經典。
總結一下,口袋支點可以在超跌反彈和新高突破兩種操作價值很高的形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這兩種形態不光在次新板塊比較常見,實際上也適合當前不斷板塊輪動的存量博弈時代。
在超跌反彈過程中,從底部反彈到最終反轉會多次出現口袋支點,在新高突破後持續新高的過程中也會多次出現口袋支點,我們把這種多次出現的口袋支點稱之為“連續口袋支點”。
如果某板塊在一段時間內出現“連續口袋支點”形態的個股越來越多,就說明這個板塊的可操作價值越來越強,比如今年先後發動的醫藥板塊和軟件板塊的行情,形成右側板塊效應後,就可以耐心在裡面淘金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