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

正確認識技術分析

要想正確的認識技術分析,就得先搞清楚技術分析的來源。

技術分析是特殊時代的產物。技術分析的核心即K線圖的產生,可以追溯到18世紀的日本大米交易中的蠟燭圖(相應的有酒田戰法)。這種技術大約在100多年前被一些美國人應用於股市,並進一步研究形成瞭更多的流派,例如道氏理論、波浪理論等等。而後到瞭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電腦的應用,大量的理論開始層出不窮,例如MACD、KDJ等(現在同花順免費版就自動顯示近20個指標選項)。

在這漫長的技術分析發展過程中,絕大部分人為瞭技術分析而分析,鉆進瞭牛角尖,忘瞭當初為瞭什麼而出發。技術分析最開始的產生其實是為瞭解決信息稀缺問題。在當時技術不發達的時代,信息蔽塞,要想及時瞭解影響市場的信息,最好的辦法就是分析盤面價格變動,因為一切信息影響最終都會轉化成價格變動而在盤面上留下痕跡。這一點,即使在信息泛濫的今日,仍然有它的作用:因為我們終究是無法獲知全部信息的,即使獲知,也不能準確的預測這些信息對價格的綜合影響。這裡面需要我們認識到,也是現在大部分人忽略瞭的兩點是:

1,影響價格變動的根本原因是信息(即事件),技術圖形隻是過去信息對價格影響的記錄。因此我們的精力應該更多放在研究新信息上,而不是研究已成歷史的圖表。片面的研究技術圖形,忽略瞭決定價格的信息,無異於刻舟求劍。

例如下圖,2016年5月5日的深圳惠程,前一天中陽突破平臺創新高,當天縮量回踩平臺,技術形態是個標準的平臺突破,後勢新高可期,然而第二天卻直接低開低走跌停瞭。這從技術上很難解釋,即便當天大盤大跌,一般這種強勢股也不至於跌停。當我們從消息面分析時,這個跌停就好理解瞭:當天傳聞證監會限制中概股回歸,而深圳惠程前期是因為有360回歸借殼的預期才連續漲停的,現在遭遇當頭一棒,跌停自然難免。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2,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的獲得越來越容易,這意味著技術分析的作用在越來越弱化。信息對股價的影響越來越強化。所以在分析股票時,應該信息為主,技術為次。

另外技術指標的生成過程也決定瞭技術分析的局限性。大部分技術分析來源於K線五要素: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以及成交量,例如均線是把最近相應日數的收盤價進行平均,再連起來形成的線。然而這5要素事實上並不能完整的反映盤面價格的變動情況,例如同樣是一個陽線,從開盤起穩定推升的陽線和尾盤急拉收出的陽線,看起來一樣,但其實差別大瞭。也正是這個原因,不同的指標(甚至不同周期的同一指標)往往會給出不同的結論,這常常讓技術派抓狂。

除瞭記錄歷史信息影響,人們在數十年的技術分析研究應用中,還從技術分析圖表上發現瞭很多重復性的規律。這其實本質原因是因為人的本性(人性,包括第一篇所說的各種心理效應)很難改變,所以經常在一些特殊的情境表現出類似的行為。也就是說,技術分析除瞭記錄歷史消息對於盤面的影響,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應群體心理情緒變化。這裡一定要註意,這些技術分析顯示的規律,其本質是群體的心理情緒上的規律。脫離瞭這一點去片面的誇大技術分析的作用,是現在市面上很多書籍誤導人的另一個原因。

由此可知,不管多麼復雜的技術分析(事實上由於技術分析的局限性,復雜的技術分析往往用處不大)方法,其實有用的核心都是兩點:

1,分析歷史信息影響。這種影響是以主力資金變化的形式反映在盤面上。註意,這裡的主力不一定是莊傢,準確的說,是市場的合力,簡稱主力。

2,分析大眾心理(市場)情緒。這個主要體現為盤面支撐與壓力、量能力度等。

其中分析歷史信息影響更多應用於個股,因為資金對個股的影響更大一些。這種分析基於主力總是盡可能想要獲利的,而目前個股獲利隻有拉升股價這一個方法。因此主要是分析主力的意圖,尤其是介入程度比較深的中長線資金,鑒於他們進出不易,散戶可以憑借小資金快進快出跟著喝口湯。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分析大眾心理情緒,主要是分析大眾某些時候的趨同心理。大眾心理情緒在兩種時候容易趨同,從而引發盤面轉折,即支撐與壓力(包括極致瘋狂與極致恐慌)。

有一種情緒是大傢都被灌輸並關註的,例如上證綜指整數關口,均線點位等。即便上證綜指有失真,但當大多數人關註它並參照它做判斷時,它就會產生作用,即大眾心理作用。

還有一種情緒是來源於人性。例如雙底的形成: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當上證在2016年1月27日產生第一個低點2638後,開始瞭一小波上漲。當2月29日再次跌到2638點時,會有三種人群開始買股票,一種是前面2638點沒買股票踏空的,一種是買瞭但是買少瞭的,還有一種就是買瞭,高點賣瞭的,此時他們面臨再一次的機會,多數會出手,當這幾種人達到一定的數量時,大盤的第二個低點,也就是雙底就形成瞭。

主要的技術分析方法

在介紹技術分析方法之前,先說一下周期的概念。股價的運行一般是以嵌套波浪的形式,即大波浪中含有小波浪。用道氏理論來說,就是大趨勢中蘊含中趨勢,中趨勢又包含小趨勢。下面所提到的技術分析方法,基本都適合各個周期,即分時、小時k線、日K線、周k線等。周期的概念在股票中很重要,多周期結合分析通常參考意義更大。股票也可以看作是一種時、空、量、價平衡的藝術。

由前面所提到技術分析的兩個核心,自然可以推出主要的技術分析方法也分為兩類,一類是根據歷史圖表來分析主力意圖,一類是根據大眾心理情緒分析轉折點,即支撐與壓力(盤口技術分析也值得單列一類寫一寫,但這個通常跟使用的軟件功能關系很大,就先不寫瞭)。

1、支撐與壓力

支撐與壓力是技術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支撐與壓力可以互相轉化,當支撐被砸穿,則原支撐變成壓力,當壓力被突破,則原壓力變成支撐。支撐主要有以下幾種(註意,不同周期通用):

A、均線支撐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上圖中股價每次觸及20日均線即反彈,可見20日均線是股價向上趨勢的支撐。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上圖中紅線所指的第二根中陽線低開下探的最低點是11.28,而前一日中陽線的分時均價線是11.26,可見股價在前一日的分時均價線處獲得支撐。這種情況在被控盤的強勢股中尤為常見。另外上圖中第一根中陽的分時圖裡,股價始終在分時均價之上,多次觸及均價線後反彈,這也是均線支撐的一種表現。

B、平臺(籌碼峰、缺口)支撐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這種支撐常見於突破(三角形或箱體等)後的回踩或者跳空後形成的缺口,由於一般屬於多K線組合,周期較長,支撐作用也相應較強。

C、前低支撐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前低支撐也是很常用的一種支撐,常見的大K線組合形態例如雙底,頭肩底等基本都建立在前低支撐基礎上。拾荒網,專註短線技術技巧進階。

D、趨勢線(通道)支撐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前低支撐也是很常用的一種支撐,常見的大K線組合形態例如雙底,頭肩底等基本都建立在前低支撐基礎上。

除瞭上述常見支撐外,還有整數位支撐、前高壓力位突破後形成的支撐等等。與支撐相對應的,就是壓力位,二者原理差不多。

2、特征K線(組合)

除瞭根據大眾情緒趨同效應來分析支撐與壓力位,技術分析還有另一類方法或作用,就是跟據圖表分析主力意圖。這其中的圖表可以是某個指標,例如MACD,KDJ,BOLL等(一般股票軟件裡都有上百種),也可以是某種形態:紅三兵、烏雲蓋頂等等。大多數股民都迷茫在這眾多的圖表中瞭,但以我的經驗來看,無論哪種圖表指標,其本源都是量價,量價又具體表現在量能柱、籌碼、K線、均線及大單統計(DDX,DDY)等因素上。

因此拋開紛繁的外表,以特征K線或特殊形態K線組合入手,輔以量能分析、籌碼變動分析、均線支撐壓力分析等是最有效也是最簡單的技術分析方法。

量能分析一般主要看放量還是縮量(可以看量比數值,也可以對比前日分時量柱)。其中縮量的判斷意義比較大,因為縮量不容易作假,而放量可以通過對倒來作假(即便作假,也有一定分析價值,關鍵在於分析主力這麼做的意圖)。

量能分析還要根據大盤和個股來區別對待。對於大盤來說,由於很難控盤,所以量能分析比較簡單,接近量能分析的本質,即漲需有量,跌縮量。大盤要突破前高,往往需要放更大的量才行,不然很可能回落;大盤下跌如果帶量,則意味著跌勢未止,而下跌縮量,往往意味著做空力量枯竭,新的反彈一觸即發。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對於個股來說,量能的分析要稍微復雜一些,當個股沒有被控盤時,個股的量能分析跟大盤相同,也是漲有量跌縮量為佳(個股上漲趨勢中跌縮量意味著主力沒有跑,因此股價還有新高可能),但當個股被控盤時,可能會出現另一種情況,即縮量漲,由於籌碼集中在主力手裡,此時隻需少量資金就可以連續拉升股價,造成盤面無量連漲。例如下圖中的宜通世紀,通過F10中股東資料可以看出,高點B處的股東人數比低點A處的股東人數足足少瞭40%,期間有幾傢基金抱團進入,正是他們的鎖倉與不斷買入,造成股價後期無量依然上漲。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特征K線(組合)

前面說瞭,各種技術分析方法裡,K線形態分析是最簡潔有效的,但K線形態千變萬化,我手頭就有兩本書,一本叫《K線圖的102個買入形態》,一本叫《做精一張圖》,裡邊有198種K線圖,這似乎依然讓人迷茫,摸不著頭腦。我在多年實際操作中,慢慢認識到,其實無論何種形態,根源都隻有三種:上漲、橫盤、下跌。在這三種形態的基礎上,由於周期的不同,又可以細分為分時級、日K級、周K級三種。

對於上漲形態,我們重點關註突破,具體形態有三角形突破、平臺突破、前高突破。 對於上漲趨勢中的股票,往往很難判斷是否會繼續漲,貿然介入有可能就接盤站崗瞭。隻有在突破形態的上漲中,股價大概率會繼續拉升,因為主力解放瞭前期的籌碼,一般都是有更高的利益追求。

三角形突破: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分時級別的三角形突破: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平臺突破: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前高突破: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對於k線橫盤形態,我們重點關註上漲中繼,具體形態有高箱、單陽不破、N型反轉(漲停雙響炮)、反包(陽包陰、刺陽)。 當股票開始一波漲勢後,主力為瞭減輕後期拉升的壓力,往往會選擇橫盤整理(洗盤),讓浮籌充分換手,抬高浮籌成本,這樣在後期繼續拉升中的獲利拋盤壓力就會大大降低。

高箱: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上圖中不一定非要是20日均線)

單陽不破: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N型反轉(漲停雙響炮):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反包: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對於下跌形態,我們重點關註支撐,具體形態有強勢股縮量回調、平臺支撐、前低支撐、超跌。這種形態其實就是很多股民所謂的低吸。其關鍵在於兩點,一是做強勢股(莊股、趨勢股),因為股票越強勢,就意味著股價被操控的程度越大,這種情況下股價走勢都會相對更加有規律,二是要根據股價強勢程度與盤面來判斷可能的支撐位,股票越強勢,支撐位層級越高,例如一字板的股票往往會直接跳空高開,回調不破漲停價,前天漲停板的股票回調往往不會碰日均線,而是在前日漲停的分時均價線即得到支撐,普通大中陽的股票回調就很可能要踩日均線瞭。

支撐形態圖例可參考前面支撐部分。這裡隻特殊說一下超跌。當大盤從基本正常形態突然出現大陰線,或者一路連跌出現批量跌停的所謂短線情緒冰點時,並且第二日早盤慣性大幅低開或小幅低開後迅速下殺,則此時可在支撐位抄底搏反彈。對於大盤而言,5日線有著比較強的牽制作用,當指數短時間內大幅遠離5日線,那麼指數往往會向5日線方向進行修復。

這種超跌博反彈,是熊市裡確定性較大的短線機會,在2018年裡曾多次出現。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上圖中的分時走勢是比較常見的超跌反彈分時走勢之一,還有另外一種: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兩者的明顯區別在於早盤上來是先急殺還是先反彈。

關於周期在形態上的應用

股票的形態千變萬化,上面的圖例基本都是選的比較典型的,實際中會有很多偏差,在實際操作中,千萬不能像很多股票書籍中說的一樣,限制很多數據條件,刻舟求劍。隻要神似就可以,關鍵在於把握其中的核心邏輯,即揣摩主力意圖。這裡以周期對形態的影響為例,解釋一下如何把握邏輯,活用形態。

看下面這個股票: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這個形態的核心邏輯是上漲中繼形態中的高箱,其箱體震蕩時間長達20多個交易日,其在常見買點即20日線觸及箱體底部時確實漲瞭幾天,並突破箱體頂部,但主力比較壞,隨後就砸下來又一次洗盤,最後直到30日線觸及平臺底,才正在開始一波行情。

將這一形態的橫盤周期再縮小一下,就有瞭右面這個股票: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繼續縮小橫盤周期,就有瞭下面這個形態,也叫單陽不破: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把周期繼續縮小,形態再特殊一些,比如下面這個股票,但其實橫盤整理的核心邏輯完全一樣: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上面的都是日線級別,隻是日線數量多少不同。實際上這一形態在分時中也極為常見。例如下面這個: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這種分時上漲中繼形態,一般通過半小時K線可以看得更直觀,例如上面這個股票那幾日的半小時K線圖: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這種分時級別的橫盤突破走勢,是我平時短線交易比較重視的一種技術形態。這種技術尤其在兩種情況下值得重視:

一是逆勢橫盤,即分時橫盤時大盤是跌的,這種不隨大盤的反常走勢,通常是有資金在護盤,那麼當大盤止跌反彈時,這種股的反彈爆發力也會更大,甚至會直接沖擊漲停。當這種橫盤股具有板塊性質時,確定性更高。

二是橫盤位置在前期波段高點之上,即橫盤位置解放瞭前期大量的套牢盤。沒有誰願意無回報的去當解放軍,所以敢橫盤解放前期套牢盤,多數會繼續向上拉。

然後這裡要避免一個陷阱,即有時候個股的分時橫盤,可能是因為其他股票(或大盤)帶動的,即龍頭在漲,而這個股其實是漲不動才橫盤,這時一旦龍頭倒瞭,股價反而會橫不住選擇向下跌。

什麼東西都要活學活用。比如把上邊這段話反過來,又有另一種技術機會。即當某個股票主力想要拉大陽線,結果倒黴趕上大盤不好,最後無奈分時回落時,一般這個主力第二天很可能還會繼續幹活,尤其是當天分時回落時明顯縮量,主力不可能跑掉時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類似的,把上漲中繼的形態,反過來,即該跌不跌。例如有種跳空高開大陰線,這種大陰線(很多時候是假陰線,實際收盤還是上漲的),常常伴隨著大量,這有可能是主力出貨,也可能是強勢洗盤,這種情況當天是不太好判斷的(大陰線還不放量則洗盤概率大),但其隨後的走勢會暴露主力的真實意圖。如果是主力出貨,因為套瞭很多人,後期一般就是陰跌走勢。如果後面該跌不跌,就說明應該不是主力出貨,後期創新高的概率就很大瞭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個股的分時看盤技術分析方面,大致道理跟上邊這些都差不多,但因為具體軟件的功能不同,所以又有不少細節,這個不展開說瞭,非專業炒股的,也不太重要。

但在大盤的分時技術分析方面,還有個簡單有效的小技巧,值得講一下,即黃白線劈叉。

大盤分時界面有兩個線,一個是白線(實際指數線),代表權重股多些,一個是黃線(領先指數),代表中小股多些。當出現白線向上,而黃線反倒向下的黃白線劈叉現象時,往往意味著權重股在拉指數,但小股票不跟漲,市場不認賬,這種情況通常很快會導致大盤進一步跳水,例如2019年11月5日的早盤: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最後,說一下股票軟件操作界面。一般業餘炒股的可能都用的是軟件默認界面,甚至是手機APP。但實際上,對於專業炒股的人來說,操盤界面極其重要。一般電腦版行情軟件都會提供界面定制功能,建議根據自己的炒股經驗尤其是關註點,定制一個屬於自己的操盤界面。

貼一下我的大智慧操盤界面(點擊可放大):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縱橫A股之技術篇(圖解),拾荒網

這是電腦界面,另外旁邊還有IPAD顯示即時財經消息。操盤界面,基本相當於高手的武器瞭,界面一亮,對方的操盤思路甚至水平,都能看個大概瞭。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