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的問題是:一個讀者留言問關於打板封板盤口的技術細節問題,什麼U口,V口,大單統一封,撤等。該如何理解和應對。
其實,類似邏輯的常見問題也很多,比如,盤口出現明顯拆單,規律掛單意味著什麼,是否是什麼盤口語言之類的。
以上問題,看上去好像比較專業,好像涉及到瞭一些進階高端的技術細節問題,但是實際上,這些細節通常沒有什麼大用,原因就是,過於細節瞭。
我們經常說,做短線要鍛煉盤口技術,大傢本能想過去,會覺得這種技術應該是非常玄妙,隱藏在各種不為人知的角落。卻忽視瞭,一些真正很重要,卻也很普通的大細節上。
比如,股性。
股性也是一個很泛的詞,今天我們挑一兩個角度來講。
比如說,當你決定參與某個強勢股,是打板好,還是低吸好?從股性的角度也是可以得到一部分答案的。
打板買入,有的時候是為瞭獲得股票走強的確定性信號,但是並不是所有漲停的股票,都需要通過漲停板來獲得強勢確定性的。
比如說,最近很強的PCB板塊,裡面有個很強的股票,叫金安國紀。關於PCB的邏輯,我們很早以前就科普過,大概就是芯片缺貨引發整個行業景氣度很高,繼而公司業績很好。
而金安國紀算是這個題材裡的龍頭股,從2月份到現在,差不多翻倍。我去算瞭一下,它最近一個月差不多有5次漲停。
但是,如果你單純以打板的模式去介入它,過去2個月,相比於它的翻倍漲幅,基本賺不到什麼盈利。它的走勢是這樣的:

箭頭處,指向它過去一個多月的漲停,你會發現,幾乎每次打板,次日都賺不到什麼錢,幾乎都是高開低走,操作差一點的話,可能隔日都是要虧錢的。
所以,像這樣的票,我們可以定性它:股性走的是趨勢。再配合基本面的邏輯,以及它的基於日K的技術細節,你會很容易得出一個比打板模式參與它更好的一個策略:趨勢龍頭股的十日線低吸模式。
用這個模式,你會發現在過去一個多月瞭,它出現瞭4次符合的機會,每次盈利至少15%。遠遠勝過打板介入它。
而這種確定性是如何獲得?就是通過基本面邏輯+趨勢強度+簡單的規律,然後去嘗試。如此而已。
如果說,金安國紀這個還是比較偏趨勢,連板屬性少一些,我們可以再舉一個連板屬性高的強勢板塊:過去兩個月的醫美板塊。
過去一兩個月,醫美板塊的整體走勢也是很強的,也走出瞭類似悅心健康,哈三聯這樣的連板票。
但是你隻要參與瞭醫美的這幾個連板小龍頭,會發現,用常規的打板模式去參與它,經常會被搞得死去活來,好板莫名其妙被炸,盤口走弱瞭,後面莫名其妙又能反包回來,運氣差一點的,用打板模式參與它,一直處於,日內被套,次日解套,又被套,又解套的不斷循環熬票當中。哪怕賺錢,也賺的很不爽。
這就是這個板塊整體的股性。(如果你要去解釋為什麼,有很多原因,比如模仿,比如參與資金屬性等等)但是不如直接一點。
隻要有心,你就能一眼獲得這個板塊的上漲路徑:就是強趨勢換手,附加連板。


簡單看圖,你就發現一個共性:不僅僅是他們漲停的時候,日內分時波動大,他們不漲停的時候,日內分時也是巨大波動的。
也就是說:漲停不是他們的股性特點,日內波動大是他們這波主升浪的特點。所以,你單純以漲停為信號,為確認點的模式,去參與這種票,不是說不行,隻是沒有涉及到這種票的根本。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漲停或者不漲停,根本不影響他們的主升浪走勢。
這就是整個醫美板塊整體主升浪的股性特點。
把這些大的細節研究明白,遠比你去鉆研那些什麼漲停板上撤單封單的小細節來的有效還簡單。
用一個不恰當的比喻,就像當年上學考試一樣,你先花主要的時間和精力把那些相對大條且簡單的題目,做明白瞭,分數拿到瞭。至少就80分瞭,剩下再去鉆研最後那道20分的大難題。
以上說的是大股性,還有一種小股性。
比如說某個股票,在一段時間內,隻要漲停,就不會炸板,次日必不坑人,那麼像這樣的股票,是值得積極去試去參與的。
一隻股票的賺錢效應,就像它積累的福報,從不坑人,那麼參與者就會越來越多,做多共性就會越來越強,這就漸漸的成瞭一種交易規律。
以上談的這些話題,看上去非常粗淺,一點技術含量也沒有,很多一知半解的新手會很不屑。會覺得:就這?還用你說?他們心目中的炒股技術,應該是驚為天人的奇技淫巧。(類似於之前順控尾盤炸板回封,次日必給板那種。這種模式實際上是非常罕見,適用性特別低的,一年碰個一兩次罷瞭。)
真正能夠實現有效穩定盈利的,其實就是靠這些很基礎,很大條,看上去很簡單的大方向模式。拾荒網專註短線漲停板打板技術技巧進階。
前陣子,我聽到一句話,深以為然:在絕對力量面前,一切高深的技術性應對策略都是無用的。
炒股也是如此,所謂的絕對力量,指的就是強趨勢,強邏輯。其他都是輔助。這個票如果邏輯很硬,且又啟動瞭,那麼在後面接力的過程中,不管它高開,低開,都不影響它最終的主升。這就是重日K,輕分時。這又是另一個話題瞭,這裡就不展開。
簡而言之,就是在研究股票過程中(不管是技術還是基本面),先把大的方向理順,小細節隨緣看精力。
(註意,以上個股舉例涉及的策略,隻作為案例分析,並不意味著後面還會根據此規律演化。買股票是試的過程,沒有什麼事情是決定的。並且所謂個股規律,基本都有生命周期,不會一直有效。一直有效的,是思路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