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線組合形態類頂部特征
上一小節講的頂部形態,主要是依據一根大陰線,或是異常大成交量的K線,運用量價關系的分析,對股票的趨勢做出初步判斷。上面的那些頂部形態特征,若是在後面又出現一根,或是多根中陰線,則頂部形態就可以較為可靠地得到確認瞭。本節講解的是由多根K線所組成的,在市場中較為常見的幾種股票的頂部形態。
1.大幅震蕩跟長上影
股票經過大幅上漲之後,在形成頂部的階段,主力機構往往會使股價大幅地震蕩。在最初時,會一邊出貨,一邊在股價跌到一定程度時,再適當地拉拾一下股價。這樣操作,對於主力而言,至少會有兩個明顯的好處。
一是可以盡量將股價賣在較高的價位;二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麻痹投資者以便於自己出貨。
如圖所示,為太原剛玉(000795)2010年10~11月的走勢圖。

太原剛玉在第一個圓圈內,3天的振幅依次為14%,20%,15.1%而在見頂階段的第二個圓圈內的換手率,依次為13.8%,19.1%,13.9%。可見,兩次階段性的頂部,在形成前的走勢是多麼相似。該股在短期內,持續地如此大幅波動,在股市中也是較為少見的。
第一次見頂之後,之所以還可以出現一波強勁的上揚行情,從見頂之後幾天的走勢中,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的。在X點的高點那天,是收出瞭根跌幅為3.7%的十字星,之後兩天,又收出瞭跌幅分別為3.4%和1%的十字星,跌幅明顯收窄,X點的次日,量能就大幅萎縮,調整的形態較為理想。
而在最高的A點,當天是收出瞭一根跌幅達6.1%的倒錘頭K線,後面均是大幅下跌,跌幅依次為6.5和9.96%,再考慮到太原剛玉的累計漲幅巨大,所以,這裡的頂部應該是較好判斷的。
【要點提示】出現瞭大幅震蕩跟長上影的K線組合形態,隻能說明形成頂部的概率大增,但是,要想較為準確地確立頂部的形成,之後還要出現一根跌幅至少在7%以上的大陰線,或是連續兩根跌幅至少均在4%以上的中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