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和散戶一樣,在股票市場獲利最快的途徑就是低買高賣。
然而由於資金體量不同,機構並不能像散戶一樣靈活的進出。所以機構資金在拉升一直股票之前都會有建倉動作,但絕對不是大張旗鼓告訴你:"我要拉升某股票瞭,大傢趕緊進場"。它們往往采用比較隱蔽的方式悄悄建倉,防止大量散戶跟進,從而影響籌碼的收集。

不過隻要資金大規模吸籌,很難不留一點痕跡。
大資金吸籌的個股都有哪些特征?
1.黃金坑吸籌
黃金坑是走勢形態中打壓吸籌的重要標志。股價經歷一段時間上漲或橫盤震蕩後,突然向下破位,打破平衡,隨後股價又被拉升起來,回到原來價位附近。
向下破位時成交量不一定放大,但隨著股價回到前期價位附近,成交量迅速放大,這說明這一帶產生瞭大量的拋盤(順利吸籌),這就是黃金坑的效果。

上海新陽日線圖
上圖為上海新陽日線圖走勢。1號位置前期股價穩步拉升,投資者心態穩定,堅定持股,等待進入強勢主升浪。但這時股價向下破位,下跌幅度高達22%,通過1號位置的成交量縮量可以知道,大量資金並沒有賣出,而是選擇硬抗。經過數日震蕩後,股價又快速回到原位,套牢資金終於解套。試想一下,對於自己而言,大幅虧損的股票解套後,自己的第一反應是什麼–解套立場。散戶紛紛離場,以防止再度被套,所以拉升時可以看到成交量明顯放大。就這樣,通過向下挖出黃金坑,輕松讓散戶交出手中籌碼,實現吸籌目的,後期股價大幅拉升。
註意如果吸收籌碼不夠,可能會再度打出黃金坑來吸籌。
單憑一個向下打壓的坑就能證明機構資金在吸籌?
當然不是!挖坑之後股價再次上漲時成交量大幅放大,這顯示瞭該區域強大的市場拋壓,但如果此時股價不僅沒有下跌,而是在坑沿位置震蕩或強勢拉升,那就代表瞭這裡有一股相當大的資金支撐瞭股價,這個資金當然是機構的力量。
要點總結:出現向下挖坑形態後,如果股價快速回到坑沿位置,成交量大幅放大,但是巨大的賣盤並沒有導致股價下跌,反而是強勢橫盤,這就可以認為此坑為黃金坑,是機構資金故意打壓吸籌的,後期迎來主升浪概率大大增加。拾荒網,一個有價值的炒股知識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