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粹的以各種技術指標或者技術圖像為主要目標來搭建的體系是失敗的,因為從理論上上便可證明其不可能成功。
首先,走勢不可預測,便從底層邏輯上可證明試圖以純粹的技術來生活是不可行的,因為纏論便是以技術來搭建整個體系的巔峰之作,但三個買賣點背後是買賣點不成立時,極為嚴格的止損。這實際上也是一種拼概率,實際上禪師在文中多次強調在這三個點精準切入時,即使失敗也能全身而退。而這其實內核已經脫離純粹技術,而是盡可能的在挑選優化買賣切入點瞭,已經是操作理念的問題瞭,這個待會再說。
其次,便以兩個特殊事例來說明純粹技術的瓶頸所在。第一,假如以MACD來使用,最為基礎的就是金叉與死叉,但是都知道以此進出隻能是個笑話。第二,假如以均線來做,遇到盤整,隻能反復止損。那麼對其進行更深入的不斷優化,各種MACD與均線形態豐富多彩,但是各種限定條件越多,形態越復雜,其操作頻率越低,故障可能性也會很大。
對於資金較小的散戶而言,每天盯盤找票,研究很久才動一次,還需要考慮如果出意外必須撤出再等很久之後的下一次。那還不如買指數基金瞭,風險小且易判斷。根本不符合散戶開戶之後想賺大錢的想法,這是時候談耐心根本就是扯淡,除非心理有譜且有把握,否則就是空談。所以隻有經過反復操作證明且完全理解瞭為什麼這樣做既符合自身對於財富增值速度的渴望,又符合高勝率的判斷。但是這時何止耐心,簡直已經知行合一。而這時很多東西也完全脫離瞭純粹的技術范圍。
純粹的技術走到極致,必然會遇到各種無法解決的難題。而反復優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精選高勝率出手時機,不斷分析各種概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單一的某隻票的走勢分析已經不夠瞭,於是加上大盤環境,更進一步的加入板塊輪動等等,而這些都已經脫離瞭純粹的技術,例如順勢而為、順勢加倉、耐心等待等等操作理念上的東西也就自然而然的出來瞭。
明白純粹的技術尤其瓶頸所在,隨後不斷克服研究技術的過程中所根深蒂固的多空觀點,此時走勢不可預測,是個概率問題,不再偏向任何觀點,盡可能的判斷當下各種情況,做出猜測然後試倉,讓走勢自己來驗證。既簡單極瞭又復雜極瞭,語言的概括各種限定語避免不瞭概率的問題,所以復雜極瞭。但是又偏偏都脫離不瞭很多年前的前輩高人說說的那幾個簡單詞語,這終究隻是人的遊戲,不論市場和制度怎麼變化終不能脫離這一點。所以那些簡單質樸、廣為流傳的幾句操作理念總是能令人驚嘆的,且一直有效。拾荒網,一個有價值的炒股知識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