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邏輯
股價波動的核心原因是什麼?是預期。
是因為預期漲能賺錢,所以你才會去買,但究竟會不會漲就要看你的預期是否得到市場認可,看大多數人是不是也有這樣的預期。因此每一次出手的時候都應該問一下自己,有買入的理由嗎?明天會有人願意以更高價來接盤嗎?
那麼預期是怎麼來的呢,預期通常來源於事件。有新的事件發生才會導致大眾的預期產生變化。
事件從主觀上又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你知道的,一種是你不知道的。每一個事件總是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而且這個傳播過程是動態的,另外就是知道的人裡每個人的理解又有不同,因此才導致股價有瞭博弈和波動。
由於事件的不可窮究性,所以我們實際永遠都是處於隻能獲悉部分事件的狀態。這種情況下為瞭更好的輔助判斷,人們發明瞭技術分析。這是因為每個人對於所有事件的反應最後都會以資金進出的方式表現在盤面上,因此技術分析的核心在於判斷資金的動向,尤其是能左右局面的主流資金。
因此,一般操作策略可以基於兩點,一個是發現並分析新消息事件,從中尋找預期差;一個是當我們不知道具體消息時,通過盤面的資金或股價異動,來及時跟隨大資金尤其是主流資金喝口湯。
交易策略
1,首發熱點
具體方法通常分兩種:
一種是通過盤後消息面來分析第二天是否可能產生新的熱點,並及時做好功課。這個的難度在於,要通過經驗來判斷這個新熱點是否會炒,是否有持續性。
另一種是通過盤中即時財經消息來發現新熱點,如當初創投首爆就是盤中科創板消息刺激的。
小散戶的優點是進出快,缺點是沒法影響股價。所以作為散戶最好把精力放在及時參與首發熱點上,而不是去博連板。博連板是有通道並且可以影響股價的大遊資擅長的。
做首發熱點還有一個變種策略,即某個題材正當風口時,盤中即時消息提到的相關股票可以及時參與。
例如4月19日上午,出瞭這個消息:

相關股票亞星客車直線拉板,此後一路5連板:

2,轉勢龍頭
市場情緒總是呈現一個周期性循環,即情緒高漲與情緒回落交替進行。
因此在大盤短線氛圍進入冰點(如一波連跌後出現批量跌停)並臨近重要支撐可能轉勢時,在冰點氛圍的第二天去博弈市場龍頭股(高標),成功率會比較高,並且運氣好,可能會享受整個下一波情緒反彈期的溢價。
例如2019年1月31日,大盤因為年報地雷連跌一波,當天連板股隻剩一個獨苗瞭:

第二天地雷出清大盤開始反彈,然後這個獨苗一波拉瞭9連板:

這個玩法的難點是要有判斷大盤轉勢的短線大局觀,另外高標股也不是無腦上,也要結合題材邏輯來判斷。
3,競價異動
早盤集合競價時,異常大單頂死一字板的股票,可能會帶起相關題材和板塊,尤其是頂一字的股票不止一個,有板塊聯動性時。
如果這個題材是首發的,確定性就會更大些。這種情況可以及時博弈前排股。
例如5月17日開盤,華為概念股中有多個被頂死一字板,當天華為概念起爆。
還有一種特殊的競價異動,即前一天大盤大跌,當天開盤繼續低開,但某個股票卻競價放量高開,並且有大單在9:20到9:25之間連續推高競價搶籌,這種股很容易開盤秒板,尤其有消息刺激的情況下。
4,連板效應
當一個連板龍頭股,盤中封單很硬,預期其第二天仍很可能繼續漲停時,可以在盤中及時去挖掘其漲停邏輯相關的其他股票,有異動及時跟隨,或尾盤去潛伏,若第二天龍頭繼續連板,那麼潛伏的股票就大概率有沖高獲利的機會。
5,事件潛伏
這也是比較常用的低吸策略。即在某個利好事件發生前,提前去潛伏。拾荒網,專註短線技術技巧進階。
這種策略要註意,最好事件級別要大,事件最好有明確時間點。註意大盤下跌趨勢慎用,免得被大盤帶溝裡。
6,板塊輪動
股市運行的一大基本規律就是板塊(題材)輪動,邏輯是漲多瞭要跌,跌多瞭要反彈。
所以即使沒有消息刺激,有些板塊跌多瞭跌到技術支撐位,也大概率會反彈一下。
另外有些板塊也有相關性,導致炒作會有時間先後的聯動效應。
例如炒科技股時,炒瞭半導體芯片,那麼很可能軟件和5G會跟隨。比如由於焦炭是鋼鐵的上遊,所以炒瞭鋼鐵,很可能接著炒煤炭。比如房地產和基建、傢電傢居都有關聯,炒瞭房地產,就可能帶起上下遊產業鏈板塊。
尤其註意一種很常見的資金輪動,即情緒高潮即將轉跌勢時,資金會有高低位切換現象,低位低價或防禦性板塊(如金融、毛衣站時期的農業稀土黃金等)反彈概率大。
7,趨勢股(莊股)
A股永遠不缺莊股和被中長線資金(如機構)控盤的趨勢股。
這種股票由於主力本身就在做高拋低吸,所以參與的話最好是低吸。
趨勢股方面,最好是選有中長線預期的股票。莊股方面,最好選k線形態反常(有規律、逆勢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