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貨的理論價格與利率成正比,與股息率成反比。
目前我國的利率水平因CPI指數的升高而呈上升趨勢;而股息率恰恰相反,由於股價的上漲幅度要高於股息增加幅度,因此股息率呈下降趨勢。根據筆者的測算,滬深300指數的股息率大約為0.9%.參照5.85%的一年期貸款利率,IF0711合約的理論價格為5513點,隻比滬深300指數價格高出45點,而在9月24日IF0711合約的開盤價為6200點。所以,計算股指期貨理論價格對衡量股指期貨價格意義不大,利率變化和股息率的變化並不能成為基差大幅擴大的主因。如果僅依照基差的歷史數據來衡量基差風險水平,投資者很可能面臨虧損。從基差的歷史數據看,5月初,滬深300指數已經連續上漲兩個月,同時股指期貨各合約基差也擴大至高位。當時最遠期IF0712合約的基差一度達到-2180點。而9月21日最遠期IF0803合約的基差為-2389.9點,已經超過瞭前期高位。這時一部分投資者認為基差繼續擴大的可能性不大,就建空遠期合約,結果損失慘重。如此說來,難道是基差風險已經不對股指期貨價格產生影響瞭嗎?
其實不然。考慮到股指期貨的理論價格是以現貨指數價格為基礎進行計算的,現貨指數價格對股指期貨價格的影響占有絕對權重,因此筆者認為用基差與現貨指數的比值來衡量基差風險應該更科學。根據筆者的統計,自2007年4月以來,基差與現貨指數的比值最高紀錄為5月10日IF0709 合約47%的比值,而對應的基差僅為-1750.5點。當時IF0709 合約為第一季月合約,對應現在第一個季月IF0712 合約的基差比值,還有近5%的差距。這樣就不難解釋為何遠期合約的基差會一直居高不下,如果後市股票市場繼續走強,IF0712 合約的基差還有擴大300點的潛力。在國外股指期貨市場,當基差超過無風險套利區間時,期現套利盤就會將基差再打壓下去,因此,股指期貨的基差基本上都是在略高於無風險套利區間的范圍內波動。而仿真交易還無法讓套利盤介入,這是解釋瞭為何基差會持續擴大。此外,股市的大牛行情也在基本面上支持瞭基差的擴大。
因此,在股市走強階段,投資者可以運用基差來判斷當月到期合約的走勢,而遠期合約盡量不用;在股市走弱時,可謹慎建空遠期基差偏大的合約,但是介入時點還是要在回調趨勢已形成的時候。「 拾荒網| 10Huang.CN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