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鼻祖看股指期貨的發展

  20世紀70年代,西方各國出現經濟滯脹,經濟增長緩慢,物價飛漲,政治局勢動蕩,股票市場經歷瞭戰後最嚴重的一次危機,道瓊斯指數跌幅在1973-74年的股市下跌中超過瞭50%。人們意識到在股市下跌面前沒有恰當的金融工具可以利用。

  堪薩斯市交易所(KCBT)在1977年10月向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提交瞭開展股票指數期貨交易的報告,並提議以道·瓊斯的“30種工業股票”指數作為交易標的。由於道·瓊斯公司的反對,KCBT改而決定以價值線指數(Value Line Index)作為期貨合約的交易標的。1979年4月,KCBT修改瞭給CFTC的報告。

  盡管CFTC對此報告非常重視,然而,由於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與CFTC在誰來監管股指期貨這個問題上產生瞭分歧,造成無法決策的局面。1981年,新任CFTC主席菲利蒲·M·約翰遜和新任SEC主席約翰·夏德達成“夏德-約翰遜協議”,明確規定股指期貨合約的管轄權屬於CFTC。1982年該協議在美國國會通過。同年2月,CFTC即批準瞭KCBT的報告。2月24日,KCBT推出瞭價值線指數期貨合約交易。4月21日,CME也推出瞭S&P500股指期貨交易。緊隨著是NYFE於5月6日推出瞭NYSE綜合指數期貨交易。

  股指期貨一誕生,就取得瞭空前的成功,價值線指數期貨合約推出的當年就成交瞭35萬張,S&P500股指期貨的成交量則更大,達到150萬張。1984年,股票指數期貨合約交易量已占美國所有期貨合約交易量的20%以上,其中S&P500股指期貨的交易量更是引人註目,成為世界上第二大金融期貨合約。S&P500指數在市場上的影響也因此急劇上升。

  股指期貨的成功,不僅大大促進瞭美國國內期貨市場的規模,而且也引發瞭世界性的股指期貨交易熱潮。不但引起瞭國外一些已開設期貨交易的交易所競相仿效,紛紛開辦其各有特色的股指期貨交易,連一些從未開展期貨交易的國傢和地區也往往將股指期貨作為開展期貨交易的突破口。拾荒網。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