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隻是一段隨感閑聊,沒有秘籍
昨天一整天都被科創板的相關新聞刷屏。看屏幕上線條一起一伏間,造就無數富翁,也有無數無知者口袋裡的財富眨眼易主,實在熱鬧。
市場化定價發行,上市前五日無漲跌停限制,幾乎所有理性思考的人,都知道這應該是、也必將是大勢所趨,尤其是市場化定價發行。
但究竟應該怎麼搞,年輕的中國A股嘗試過好多次,都沒有成功。這次會不一樣嗎?我也沒有答案,但看上去高層的決心非常堅定,至少目前非常堅定。
由於手頭也中瞭兩簽,昨天端起小板凳,戳開電腦屏幕,也裝模作樣的看起瞭即時波動。很快,就發現事情的荒誕,隨手在朋友圈發瞭一段感慨:

這感慨也勾起一群朋友共同追憶往昔。大傢難得有機會聚在一起,重溫多年沒有感受過的“炒”股心態,也算科創板開板的一大樂事吧
這種“哦喲哦喲,漲瞭漲瞭!哎呀哎呀,跌瞭跌瞭”的境界,毫不諱言的說,書房裡有不少朋友今天還處在這個階段。
因為不知道自己買賣的公司是幹什麼的,不知道這傢公司一年賺多少錢,不知道它賺的錢是真是假,不知道它未來是否還能繼續賺,甚至還有和老唐一樣的,連公司全稱都不知道叫啥,反正盯著一個代碼就準備來“高拋低吸”掙錢 。
上面這些所有的不知道,歸根到底就一個不知道:“不知道這傢公司值多少錢,不知道一股股票值多少錢。”
不知道它值多少錢,那如何才能打開自己的錢包,用自己積累的,一個確定數字的鈔票,去交換一個不知道值幾文錢的六位數電子代碼呢?
市場的荒誕就在這裡,千奇百怪的方法可一點也不少,正如最近不少朋友在書房留言區裡提及分眾傳媒時所談及的“趨勢,破位,宏觀,下跌浪,資金進出……”,有理有據,頭頭是道。
老唐一笑瞭之,不是因為執拗,是因為理解。是因為我二十多年前,同樣癡迷過,完全理解那種心情。
書架上隨意抽出幾本二十多年前的舊筆記本,看這些國際政經環境

圖表支撐,壓力位置,黃金分割,

浪中有浪、玄妙無比的波浪理論

或者尋找突破壓力的買點

即市的買賣技巧

看盤的力度

……
該走的冤枉路,老唐一步沒少;該碰的壁,老唐頭破血流;該賠的錢,老唐傾囊而出;該做的懺悔,老唐摳破頭皮,悔青腸子……完全理解那種癡迷 。
正因為經歷過,才知道:

一旦真正認識到瞭這一點,敢於坦率承認自己完全沒有能力預測到價格的短期走勢,天地瞬間就打開瞭。
在投資領域,要承認你的平凡,方能成就你的不凡 ——魯迅。我沒說過前面那句話——魯迅
![]()
我們的錢,要怎麼賺?

很簡單,持有一個或多個能夠持續對他人提供有價值的商品或服務的企業,隻要這些企業能夠持續賺到錢,企業就會越來越值錢,企業的1/N就會越來越值錢。
上述富豪,每一位都依賴於此絕世秘笈。與什麼趨勢線、三浪五浪、壓力支撐……一毛錢關系也沒有。
茅臺市值十年十倍,是因為年度凈利潤從43億變成如今的約430億;騰訊市值十年十二倍,是因為年度凈利潤從50多億到如今的800多億;洋河的十年六倍,是因為年度凈利潤從13億到如今的80多億……而不是因為有人鼓吹,有上漲趨勢,技術支撐,有主力有莊傢……
同樣,分眾傳媒一年時間從10元左右跌到今天的不足5元,背後同樣是因為企業年度盈利從五六十億變成二三十億,而不是有人挖坑,有下跌趨勢,壓力線和阻力位作祟,有某書房反指大V鼓吹……
長期的獲利,要靠我們找到有持續競爭力、能夠提供對他人有價值商品或服務的一個或多個企業 。
這個尋找和瞭解過程,必然會伴有錯誤,但通過我們不斷深入瞭解和排除企業,我們的正確率也必然會隨之提升——錢就是這樣賺的。
想到這裡,我馬上將自己的科創板新股賣出規則定瞭出來

不值得做的事,就不值得去做好。 把互摸口袋的高智商遊戲留給聰明的炒傢,凡人還是隨意撿點撞大運的中簽錢就好瞭。
至於科創新股,高賣或低賣幾塊乃至幾十塊,隻是非經常損益,偶然所得。不值得因此而浪費時間,更重要的是:絕不能因此而“復吸”技術分析
不知不覺,今年已經過去七個月。除瞭中簽新股以外,今年還沒有賣出過任何一股股票,每天都是滿倉。
這滿倉的七個月,獲利超過33%,累計看行情的時間加起來,可能還不如昨天一天多 “一杯茶,不抽煙,一隻破股看瞭一天”,昨天算大浪費日,寫成此文就算是原諒自己的借口。我想,我下半年看行情的時間,加起來也不會比昨天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