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利空和預期利空在交易上的差別
之所以臨時把這個話題拿出來講,是因為,我看見昨天大V之後,很多炒股群或者平臺發生瞭爭論。
大概爭論點在於:
甲方認為:周五出現超級大利空之後,從長期來看,下午開盤第一時間賣是正確的。
乙方認為:預期內的利空兌現,賣是愚蠢的,應該買入。
這是一個非常經典的爭論,如果把它升華到炒股的本質,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炒股的本質是什麼?是炒未來。
此刻的操作,都是應對著交易者認為未來會發生某種變化。
比如,覺得未來會漲,所以此刻買入。覺得未來會跌,所以此刻賣出。
而為什麼會這麼覺得,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交易邏輯。
回到上面那個爭論:拋開具體案例,從字面上看,甲方和乙方都是正確的。這也是雙方僵持不下,誰也說服不瞭誰的實際原因。如果一方明顯是錯的,那這個討論就沒有價值,甚至也不會存在瞭。
但是,上面說的是拋開具體案例,如果回到本周這個案例裡,具體該怎麼分析才是相對正確?
甲方的錯誤在哪裡?
錯在事件驅動中的交易時機。
我們來具體看看本周這個經典的事件驅動案例。

周一開盤前,突發極大利空消息。且這個利空消息的大概意思是:會在5天後,也就是周五中午12點,幹一件影響不太好的大事。
這裡,我們不討論這個利空本身算不算一個大利空。我們就當成一個大利空來對待。
所以,周一開盤我們需要處理的,就是突發大利空。
而對於上面甲方的觀點:出現超級大利空之後,從長期來看,開盤第一時間賣是正確的。
如果周一,采用這個交易原則,那就非常非常的正確。畢竟對於趨勢投資者,長線投資者。出現大級別的,可能打破固有大趨勢的反向消息,第一時間做處理,是極為明智的選擇。
等後面,事態穩定瞭,再回來。
所以,這就是時機的把握。
而為什麼周五賣,時機就錯瞭呢?
原因就是前面說的,炒股的本質是炒未來,炒預期。而非炒事情本身。
周一晚上的漲停板復盤,我寫瞭一段話,不知道大傢註意到沒有:
“我們可以來問自己兩個問題:第一,這種恐慌預期短期被徹底兌現瞭嗎?第二,最壞的預期真的發生嗎?”
周一當天直接跳空低開,日內暴跌逾5%。這就是市場對於預期的表達。
一件沒有發生實際影響的事情,關鍵就在於預期的表達。表達夠瞭,短期也就消化完瞭。
這就是兩個不同層面的思考:
第一層面:對於突發利空的第一時間的思考
第二層面:對於市場已經反應過的利空,這個利空帶來的一致性預期的思考
所以說,如果真的要對這個利空做處理,正確的時機,是周一開盤,而非周五下午開盤。
早幹嘛去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