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銀行存錢時 遇到改變我命運的人

導語:那天@編程浪子 是要去銀行存定期的,當他正要遞交銀行定期存單時,走過來一個人對他說:我有個產品年息4%,比定期好,但收益不固定。當時他就買瞭。多年後編程浪子發現,自己的命運從那一刻開始改變。上帝給他的財務自由門開瞭一扇窗。 ———正文———“在銀行,遇到瞭改變命運的人“問:入市多久瞭,這些年收益如何?現在管理幾位數的股票資產?編程浪子:2003年底2004年初的時候開始正式投資股票,有12年瞭。總收益861%,年化20.60%。預期年化收益率15%~25%。管理的股票資產不多,仍沒脫離7位數,不過快瞭,至少希望如此,股票資產占流動資產8成,還有1成期貨。問:您是怎麼入市的?為何會步入股市呢?編程浪子:我現在主要工作仍是軟件開發,帶著一個團隊做通信核心網相關產品。接觸投資並深入研究純屬偶然,現在想來即是偶然也是必然。為什麼說偶然?記得2003年的時候,剛工作2年,有一點積蓄,主要存定期(定期年息隻有1.98%,扣稅後1.6%不到)。有一天我有筆定期到期瞭,去銀行去轉存,我剛要遞交存款申請單,這時走過來一個人(我覺得我的人生從那一刻開始發生瞭重大轉折),那人跟我說他有一款產品年收益4%以上,比定期強,但收益不固定。簡單瞭解瞭一下我就買瞭。後來我知道他說的其實就是股票基金。因為投瞭錢,我就開始研究它,瘋狂研究它後,雖然基金也幫忙掙瞭些錢,但我並不認可其投資理念,於是開始研究如何自己投資股票。說必然,是因為從畢業的第一天起我就渴望實現財務自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那時剛畢業進入華為工作,每天早上8點進入金茂大廈,晚上10點出來,幾乎整天都見不到太陽,加之開發的東西並不是我喜歡的人工智能,雖然我喜歡軟件開發,但我更渴望我想要的生活,渴望財務自由。為此做瞭很多努力,一整天都說不完。印象最深的是寫瞭個足彩壓縮軟件,雖然獲得一些獎項,但因為啟動資金不足,最後失敗,用光瞭合夥人投的錢,直到現在我都對另外兩個合夥的同學充滿愧疚。我記得那時有本書——《每個人都能富有》,對我影響很大,裡面列舉瞭各種積攢財富的故事,我每天睡前都會翻翻。現在隻要有人想理財投資,追求財務自由,我都推薦先看這本書。真正投資之後,我卻瘋狂愛上瞭他,從中獲得瞭極大的樂趣,財務自由與否反倒覺得不是那麼重要瞭。“長期來看實現財務自由是早晚的事”問:您曾提到過靠股市實現財務自由靠譜的,您的信心來源於?編程浪子:靠股市實現財務自由是靠譜的。我在博客中曾有論述:可以滿足人們的物質和精神上的需求的東西就是財富,他本身必是有序的東西。財富怎麼產生?就是物質從無序變為有序的過程。人類的財富都來自太陽,太陽不停的燃燒,人類的財富隻會不停的增長。對於整個人類來說,隻要自己不內訌,隻要太陽不熄滅,那整個地球的總財富就是增加的,因為太陽犧牲瞭自己的有序,成就瞭地球的有序。所以整個人類的財富一定是正和的!所有的渠道中股票又是增長最快的,再加上如果能控制住人性脆弱的部分,超越市場平均收益也是可能的,通過這三重疊加,長期來看實現財務自由是早晚的事。(詳見:《正和還是零和—論財富到底來自哪裡》http://blog.sina.com.cn/s/blog_81a0a52e01017p…)問:您說的三重疊加是指那三重?編程浪子:第一重,人類財富隨著太陽的供給自然增長,隻要參與投資(比如長期國債)就能獲得,一般大約3%~4%,沒有什麼難度;第二重,隻要參與投資的多個渠道中最好的渠道:股票,就能獲得,一般大約6%~8%,(比如投資指數基金),難度也不大;第三重,如果能進一步,能超越市場平均收益,就能獲得12%~16%的收益,當然這有一定的難度。如此能達到第三重收益(其實就是三重疊加的收益),隻要有一定的初始資金,再加上時間獲得財務自由是順氣自然的事。 問:您是放在一個很長周期看財務自由這件事,可市場上更流行的說法是“七虧二平一盈”。編程浪子:七虧二平一賺是針對所有投資者來說的,九成的投資者不能控制人性的脆弱,而剩下那一成能控制人性的理性投資者,因為他們的耐心和理性,則獲得瞭更多的補償(來自另外九成投資者),才會有第三重收益,才能更早實現財務自由。如果整個市場所有的人都能克服人性,都變得理性,那麼大傢都隻能獲得第二重收益,也能實現財務自由,但需要更多的初始資金和更多的時間。但現實的那7虧2平的人由於補償瞭1賺的人,連基本的第一重收益都不能拿到,所以靠“投資”,他們是一輩子都無法實現財務自由的。無論太陽如何無私,隻給予不求回報,但仍然無法滿足他們,因為他們被人性的貪婪和恐懼控制瞭。當然這個說法更適合散戶市場,隨著市場的成熟,機構投資者越來越多,大傢都會向第二重收益靠攏,但永遠無法完全克服人性,機構投資者也是由人組成的。問:您覺得該如何控制人性脆弱的部分?編程浪子: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人性”可以用來盡情享受交易成功的喜悅,也可以用來盡情承受交易失敗的沮喪,但“人性”不能用來引導投資,也就是對於人性隻能去感知外界,不可用來引導外界,也就是隻可讀不可寫。應該把引導的事交給“理性”。(理性是什麼?理性就是人性不脆弱的時候建立的系統,這個系統白紙黑字不會隨情緒變化,所以不會像人性那樣時而脆弱,時而堅強,它永遠是堅固的。)“也許你我不過是池塘中隨池水起伏的鴨子”問:能描述下您的投資成長之路嗎?有哪些讓您印象深刻事?編程浪子:我的投資成長之路,簡單的說就是看大量的投資書籍,搜集大量的歷史數據,編程驗證,實踐,改進。也沒有明顯界限,都是逐漸過渡的。需要說明的是技術分析直到現在,我也並沒有拋棄,隻是應用到期貨市場上去瞭,股票市場以基本面為主瞭。總體而言,投資之路可以分三個階段:2004~2005年主要是技術分析,這期間股票在實際應用,外匯開始小賬戶實驗,期貨做數據回溯;2005~2009年是技術系統和基本面系統並重的階段;2009以後股票則隻剩基本面系統,技術分析則隻剩趨勢跟蹤系統,主要應用於期貨外匯,當然股票的買賣點選擇也用一點技術分析,但已不起關鍵作用瞭(詳見《我的投資拼圖系列(九):防止過早扣動扳機,做一個嘗試右側交易的左側交易者》http://blog.sina.com.cn/s/blog_81a0a52e0101d8… )。大的轉變就是從以技術分析為主到基本面分析為主,一直都未有大的改變是始終是量化大數據交易。我最開始也是用圖表技術分析,金字塔,趨勢跟蹤,網格交易······各種方法我都試驗過,過去幾十年的股票,外匯,期貨數據我幾乎都搜集瞭,並寫瞭一個驗證平臺可以用來驗證各種想法。這一階段對我影響較大的是范老頭的《通向財務自由之路》《海龜交易法則》,關於Jesse Livemore的故事《股票作手回憶錄》,勒佈的《投資生存之戰》以及巴魯克,威廉奧尼爾和業餘的投資者達瓦斯等等。他們共同傳達出的一個理念就是“切斷虧損,讓利潤奔跑”,這句話直到現在都讓我受益匪淺。讓我發生重大轉變的則是《股市長線法寶》,此書對我最大的影響主要兩點:一是對股票的長期盈利秒殺其他資產樹立信心,二是開始研究低估值的股票長期跑贏市場的可能性和原因。可能由於我投資比較分散,整個投資過程都很平淡,還真想不到有啥特別難忘的。如果一定要說,記憶深刻一點的肯定是幾隻長線股,受《股市長線法寶》的影響,我用一部分資金建立瞭一個長線系統,其中重倉的小商品城印象很深,按現在的標準,即不是R15那樣的優質股票,也不是雙五那樣的低估股票,隻記得當時買入的理由是,按他擁有的商鋪價格計算已經遠遠超過市值,持有瞭大概七八年年,最高漲瞭13倍,最後又腰斬,好像一直到2012年才清倉,賺瞭大約6倍,清倉後我就沒有看過他,去年偶然看到他的時候發現我賣出後又漲瞭好多倍,真是不勝唏噓。有幾點感受:一是賣點很重要,二是長期持股很重要,就算腰斬,8年6倍也很好瞭,大約25%的年化收益,說起來現在R15和雙五還是拖瞭後腿的;三是有時你以為你的收益是靠你的本事,其實可能根本不是那麼回事,也許你隻是一隻隨池塘水起伏的鴨子而已。另外一本則是《股市穩賺》,在這之前的一段時間內,我對是否能超越市場感到懷疑和迷茫,心裡傾向於有效市場理論,讀瞭這本書後我又重燃瞭希望,並且開始驗證通過基本面數據選擇的策略,盡管最後驗證結果是A股並不適合其中所謂的“神奇公式”,但我找到瞭一片新的藍海。在股票投資中,施洛斯、卡拉曼、巴菲特、芒格等大師們對我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知道自己並不是那些扔飛鏢的猴子,也逐漸形成瞭完整的投資系統。問:您一直采用量化的方法做交易?編程浪子:整個投資過程中,除瞭長線的幾隻股票,我基本都是采用量化的方法,期貨純粹的是機械交易系統,倉位,進出場,品種都是由規則制定,我能做的就是調整規則(測試找到更好的規則)。股票則滿足基本條件基礎上,人工進行一些後期的主動篩選和倉位調整,R15也靠人工進行一些定性的選擇。“普通投資者戰勝市場的基石:估值極端&優秀企業的誤殺問:能講講您的R15和雙5嗎?為何會做一個R15和雙5的設定?編程浪子:這是根據一般投資者超越市場的兩個基石設想出來的,基石理論的基礎:羊群效應導致的鐘擺式的兩個估值極端,短視心理導致的對優秀企業長期獲利能力的低估。“R15”,簡單的說就是指過去10年平均ROE超過15%的公司組成的俱樂部,這是一個比較寬松的定義。一個比較苛刻的版本是:過去10年每年ROE都大於15%,並且平均ROE超過20%的公司。“雙5”指股息率>5%,市盈率<5倍的股票)兩個股票池。指標的話主要看ROE、PE、PB和分紅率,已經負債率和毛利率。人們低估瞭優秀公司的長期回報能力,巴菲特利用的就是這一點。即優質,最能代表的指標就是長期ROE,我選擇瞭10年期限作為這個長期,優質的標準我選擇瞭15%,因為社會平均ROE大概是8%~10%,能達到15%的就是偉大的公司。後來用歷史數據一驗證,果然,全世界都一樣,這樣的優秀公司可以超越市場。市場的羊群效應會造成機會。即低估,最能代表的指標就是PE,但低PE往往是陷阱,股息率則是用來排除陷阱。為什麼是雙五,5倍PE代表收益率為20%,這是我的目標,5倍PE時,5%的股息率對應25%分紅率,25%~30%的分紅率也是一個兼具成長和價值的黃金分紅率,可持續性很強。問:A股市持倉的統計顯示,過去十幾年間A股的公司漲幅最大的,質地優良的個股隻占到18%左右的比例。您怎麼看?編程浪子:假設每一天出一個投資收益率排行榜,排在榜首的一定是彩票,但如果我們采取風險調整後收益率來排序,你會有不同的結論。“優秀企業的十大財務指標”問:您具體是如何選股構建股票池的?選股時看中那些指標?編程浪子:我的投資策略系統主要根據4個我認為可以盈利的基礎來制定:業績驅動、估值驅動、趨勢驅動和波動網格。我買股票一般看中:ROE、毛利率、負債率、分紅率、公司前景、市凈率、市盈率、長期低點、中期趨勢和短期買點。
問:您是如何將自己的技術特長與投資結合起來的?編程浪子:多不如少,快不如慢,去枝葉,抓主幹。我曾經也非常迷茫,學得越多研究得多越不知道怎麼辦,太多的東西在頭腦裡面跟垃圾無異,反而埋沒瞭真正的珍珠。我便開始隻找珍珠,後來我找到瞭4顆:低估、優質、趨勢和波動。再後來我放棄瞭波動,隻剩下三個核心,整個系統頓時清晰明瞭。“標的估值水平決定倉位”問:您的投資風格偏向那種,如何形成的?目前的投資決策流程是怎樣的?編程浪子:保守中帶著激進。看瞭太多失敗的案例,始終對這個市場帶著敬畏,什麼事都可能發生,所以必須保守。激進是指有機會也會全倉跟進。甚至整個系統中還有10%的期貨,隻要考慮最壞的情況還能繼續,是一個正期望系統,就可行。投資決策流程,股票方面,主幹是根據大盤估值水平決定每個市場的總體倉位,然後再根據具體策略選股,最後再根據選出的個股估值水平決定各個個股的倉位,定期調整和條件觸發調整。問:看您博客披露的MOON基金的持倉,一直重倉銀行股,您選股是偏向價值?編程浪子:可能這裡有一些誤解,不是我想重倉銀行股,而是銀行股恰好符合我的標準而已。本來我選中的R15中就有兩隻銀行股:興業銀行和招商銀行。結果他們還成瞭雙五,兩個系統倉位一疊加,隻好變為重倉瞭。我喜歡穩定,不依賴他人。我喜歡良性的等待。用等得起的錢買等得起的公司,如好酒越存越香。所以我的選股標準也趨向穩定,不依賴市場,長期穩定的ROE,穩定的分紅率,老實的靠股息回本,凈資產也不停的增長,市場暫時不認可這資產價值也沒關系,因為越晚認可,認可的價值越大。我深信公式:絕對收益=股息+股息增長率。(他最終是靠凈資產、ROE和分紅率保證的,ROE長期趨向社會平均值,不會有太大出入,分紅率大約也有一個固定區間,剩下的凈資產增長必定會帶來股息的增長。)問:您如何看待銀行股的“低估”?看您的MOON持倉組合中,大倉位轉戰港股銀行股,對中國經濟轉型看好?編程浪子:銀行股的低估我覺得一個主要原因是對中國的信心,外國人是不瞭解(中國人的勤奮和能量),中國人是跟風。我不會太挑市場,哪裡低就去哪裡,挑市場隻是因為對投機收益還抱有幻想。當然對中國我一直看好,中國人勤勞、聰明、努力,過去是世界之巔,將來也是世界之巔,現在是去往世界之巔的路上,歷史上其他的不是世界之巔的時間也不過是一些短期波動,哈哈。“曾經輝煌的公司,最後渣都不剩”問:您前面說“看瞭太多失敗的案例,對市場帶著敬畏”,啥案例對您觸動這麼大?編程浪子:我喜歡看那些大跌的股票的歷史,最高點的PB、PE,最低點的PB、PE,我時刻都在想如何規避這些股票,但結論是:不能。那些不分紅的股票,PB可以跌到0.1,作為散戶你卻沒法清算。那些曾經輝煌的公司,最後渣都不剩。任何一個公司最終的歸屬都是死亡。一切都是不確定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確定的概率,活得久才能活得好。“知行合一的關鍵:對市場波動的理解”問:您是如何將投資的理念與想法貫行動中的?編程浪子:這確實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我現在也不能完全做到,這正是我正在努力的地方。對市場的波動的理解是能否做到這點的關鍵。問:那您是如何理解市場波動的?編程浪子:我的理解波動就是人性的反映,利用波動而不是參與波動。我建立瞭自己的系統,訓練自己跟隨系統的能力,盡量減少自己主觀判斷,尤其是情緒化時的主觀判斷。用人性去享受交易結果,用系統去指導交易。“不想投資太負責?投資指數構建自己的投資系統”問:如果要讓自己的投資能力迅速成長,您覺得投資的精力應該主要用在什麼地方?您現在的投資研究范圍主要偏向哪兒?編程浪子:我覺得主要精力前期應該花在投資系統的構建上,一定要構建一個具有正期望收益長期盈利超過市場平均的系統,不然就沒有必要辛苦地做主動投資,投資指數就可以瞭。投資系統構建好之後,除瞭必要的系統維護更新之外,主要精力就可以花在尋找更多的市場機會上,如果有的市場不適合已有的系統,還要研究新的系統。我現在主要研究還是在低估和優質兩個面向是否能持續超越市場,是否市場環境已經發生變化,系統已經不適用。另外,花瞭較多時間在期貨研究上,因為股票投資變化比較緩慢,換手也低,機會也是低頻出現,期貨投資周期更短,需要更多的關註。問:您是如何把握買賣點?如何進行倉位配置的呢?編程浪子:我把市場分為四季,主要大的原則是冬春播種(買入),夏秋收獲(賣出),具體的倉位增減是根據季節轉換時大盤的估值水平。倉位控制是我的投資拼圖中的核心內容。他實際上就像一場戰役的總指揮,指導協調著各個局部戰爭的進行,決定各個局部的策略和兵力投入,以確保總體的最終的勝利。以合理時保持50%倉位為基礎,50%現金,可進可退,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這是一個比較穩健的策略,他的總體思想是在合理值附近,倉位變化很小,離合理值越遠,倉位變動速度越大,呈加速變化。這樣可以在機會來時重倉,可以在嚴重高估時快速離場。而大部分平靜的時段,將保持50%左右的長期倉位,除非嚴重泡沫,其中20%~30%的壓倉底核心倉位將幾乎永遠持有,這部分倉位正是那部分偉大企業。“風險控制:分散投資&倉位控制”問:對於投資的風險您是如何理解的?在風險控制的方面您是如何做的?編程浪子:對於我來說,存在的風險就是絕對收益達不到預期或者被迫賣出。我的風險控制主要就兩點:分散和倉位控制。問:被迫賣出一般是什麼情況?編程浪子:被迫賣出有如下幾種情況:1)個人要急用錢,這個需要留足現金及等價物來規避。2)別人要急用錢,低點贖回,這個一是要對投入資金有封閉期,拒絕短期資金進入,二是要分散,同一個投資者不能占比太大。3)保證金不夠,低點強制平倉,這個隻要不用杠桿,則可規避。問:期貨方面您是如何控制風險的?期貨與股票匹配做對沖的嗎?編程浪子:期貨的風險控制主要是靠倉位。每年調整一次,根據股票倉位來決定,最高20%(股票倉位為0時)。虧光分配的資金當年不再進行交易。期貨商品和股指都做。其中股指部分相當於下跌時倉位對沖,減少虧損,上漲時倉位加倍,增大盈利,盤整時則付出成本。問:對於使用投資杠桿,您是如何看待的?爆倉過嗎?編程浪子:我覺得杠桿是一面雙刃劍,隻要控制好瞭是節約資金的好幫手,但節約出來的資金不宜再投入高波動的產品,所以嚴格來說我不建議用杠桿。我在期貨上有使用杠桿,一年最多虧損總資本的10%,所以目前還未爆倉。“A股不新鮮,其他地方發生過無數次”問:您如何看待A股市場的本質?如何提升自己對市場邏輯的認知的?編程浪子:市場短期的本質仍是供需決定,但最終還是產品品質和價值決定,所有的龐氏騙局最終都會破裂。我覺得要提升對市場的認識,就需要放眼全球,放眼歷史,A股市場所發生的過去其他地方也曾經無數次發生,不足奇怪。問:您覺得2016年的機會在哪兒?當前您的投資策略是怎樣的呢?編程浪子:根據大盤估值水平,未來幾年還是在H股,目前主要倉位轉戰H股。“投資周期越長,實力越重要”問:您覺得成功投資主要靠運氣還是實力?您眼中的投資高手是什麼樣的?編程浪子:20%的運氣+80%的實力。越短期,運氣越重要,越長期,實力越重要。知道自己可以超越市場的原因並且可以做到知行合一的人就是高手。問:能否推薦三本您覺得有價值的書,並說明您的理由。編程浪子:《冷眼分享集》這是很適合初學者的書,可以幫助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這是馬來西亞的一個華人寫的,可惜大陸沒有紙質出版,網上有電子版。《通向財務自由之路》這本書教會風險控制和建立投資系統的方法。《股市長線法寶》和《投資者的未來》,同一個作者,這兩本書縱覽各種投資資產以及股票的優勢。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