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是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的簡稱,QFII機制是指外國專業投資機構到境內投資的資格認定制度。作為一種過渡性制度安排,QFII制度是在資本項目尚未完全開放的國傢和地區,實現有序、穩妥開放證券市場的特殊通道。包括韓國、中國臺灣、印度和巴西等市場的經驗表明,在貨幣未自由兌換時,QFII不失為一種通過資本市場穩健引進外資的方式。在該制度下,QFII將被允許把一定額度的外匯資金匯人並兌換為當地貨幣,通過嚴格監督管理的專門賬戶投資當地證券市場,包括股息及買賣價差等在內的各種資本所得經審核後可轉換為外匯匯出,實際上就是對外資有限度地開放本國的證券市場。QFII是一國在貨幣沒有實現完全可自由兌換、資本項目尚未開放的情況下,有限度地引進外資、開放資本市場的一項過渡性的制度。這種制度要求外國投資者若要進入一國證券市場,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得到該國有關部門的審批通過後匯人一定額度的外匯資金,並轉換為當地貨幣,通過嚴格監管的專門賬戶投資當地證券市場。QFII制度的實質是一種有創意的資本管制。在這一機制下,任何打算投資境內資本市場的人士必須分別通過合格機構進行證券買賣,以便政府進行外匯監管和宏觀調控,目的是減少資本流動尤其是短期“遊資”對國內經濟和證券市場的沖擊。而通過QFII制度,管理層可以對外資進入進行必要的限制和引導,使之與本國的經濟發展和證券市場發展相適應,控制外來資本對本國經濟獨立性的影響,抑制境外投機性遊資對本國經濟的沖擊,推動資本市場國際化,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從2001年下半年開始,就陸續有專傢建議我國政府盡快引入QFII制度。此後,有關管理部門成立瞭專門研究小組對此進行研究。2002年6月10日,時任中國證監會主席周小川在出席國際證監會組織( IOSCO)第27屆年會時正式談到QFII,並對此給予瞭很高評價。2002年7月18日,深交所舉辦瞭“引進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座談會”.這次會議解決瞭許多QFII的技術問題,對我國引入QFII機制具有重要意義。2002年11月5日,《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出臺。北京時間2003年7月9日上午10時17分,在京城著名的東方君悅大酒店浮碧廳,來自國內外的40多傢媒體與瑞銀高管共同見證瞭歷史性的一刻:QFII第一單的指令此刻正在發出。10點19分左右,也即指令發出的2分鐘後,首單買入的四隻股票全部確認成交,備受矚目的QFII正式登上中國證券市場大舞臺。準入門檻降低後更多QFII獲得通過,養老基金、慈善基金會、捐贈基金、信托公司、政府投資管理公司等也獲得瞭申請資格。單傢QFII投資額度上限擬增至10億美元。國傢外匯管理局稱目前已經批準QFII機構70多傢,獲批額度在150億美元左右。單傢QFII投資額度上限擬增至10億美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瞭我國當前股市資金充裕性的問題。下面看一些QFII持倉A股的情況:
該公司股東中第四個“東方匯理銀行l66. 2110.24 A股lQFIII新進”就是一傢QFII機構投資者。「 拾荒網| 10Huang.CN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