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是不爽,頂著烈日狂走兩萬步也無濟於事。其實心裡又產生瞭一個疙瘩:我們投資股票到底期望得到什麼?怎樣得到?怎樣評估? 我們買股票是期望得到差價嗎?內心一定很這樣想的。 可是你是要無理由的差價還是有理由的差價呢? 無理由的差價就是我們買瞭股票,漲瞭,然後賣瞭,賺瞭。 至於什麼原因漲,是不是很正當?我們都無需管? 那麼確定性呢?要不要管?我們買入股票無理由賺錢的比例有多大?有沒有達到65%以上的準確率?有沒有發生在十個股票上賺瞭錢,結果在一隻股票上虧光?甚至倒賠? 有沒有發現:在牛市中,其實買到一隻不動比換來換去搞瞭十隻還賺得多? 有理由的差價花瞭多少時間?跟預期差距大不大?是不是我們判斷的理由都是狗屁,本質就是牛市(個股或者大盤)來瞭? 好多問題在我腦海裡打滾,並沒有得到正確的,一致的,成熟的答案。 市場也提供瞭很多苦笑不得的例子: 目前最深刻的就是這個00175 吉利汽車。這個股票從今年3月份開始啟動漲升,從2月底的2.82到今天的8.32(最高9.2)(現在700億市值呀!不是某個機構可以推動的,是金融圈的共同認可)。9個月漲瞭近2倍。而之前的五年,她一個勁地波動,幾乎讓持有者發瘋。。。。。。 我很多朋友持有這個股票,從各個渠道都傳來持有她,關心她,分析她的聲音,雖然我不知道他們的介入時機和成本,但是,能先知先覺,或者隨知隨覺介入到熱門股票,並享受盈利,都是一種投資者很高的情商和機敏。 還有一隻股票 00075,渝太地產。這傢股票去年才分紅瞭每股3.8元(公佈的時候股價才3.1元),現在又要分每股兩元,大股東持股才34%。 股價漲得不要不要的。邏輯上確實想不通:大老板怎麼就突然雷鋒附體瞭呢? 我個人投資股票的願望是三年一倍。這個一倍不一定是買賣,隻要是實質性的價值增長一倍,我就心滿意足瞭。我基本上內心考慮永遠持有股票(在價值沒有實現之前),但是,我也發現,金融圈真是太神奇瞭。而大部分的股票,是用來買賣的。所以,你要走在別人前面半步就最好,一步則太多,緊跟隻能喝湯,落後半步就要糾結;落後一步就要買單瞭。 因為聽說吉利汽車的研發費用做得很激進,90%的都資本化,現在股價已經來到三倍的位置。心裡就有些揣揣然,沒有深入的研究和判斷是怕落後別人一步瞭。 而75也始終是一種看戲的心情,這個錢賺不到並不奇怪,但是,有這麼好的例子,不學習,未來還是賺不到類似的錢。 金融圈生態是投資者必須學習的內容,否則就不是價值投資者而是死板投資者瞭。(言必稱巴菲特)巴菲特介入一隻重倉股,通常前面兩年就有兩倍的升幅呢![賺大瞭],對於買股票的期待, 老漁2014 回復 財經極客: 我還記得老巴是把20%的倉位分佈到其他的40多隻股票裡面去瞭,看來持倉關註才是法寶呀。平時多看看股票的基本面,並且對於基本認可的公司買一手放著,資金也留著,一旦異動就立即分析動手。效率最高。不要忘記金融生態圈的魅力! PS:股價狂漲不是沒經歷過,而是太久時間瞭,差點忘瞭。去年00090曾經一天漲80%,後來很快煙消雲散。現在能記起來有點分量的股票狂漲隻有隻有2012年的中國燃氣瞭,慚愧呀!拾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