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和超短投機這兩個投資方式哪個更好,本身就是偽命題。 不管是桃縣還是金融圈最近都有關於這兩個投資(機)方式的激烈討論和唇槍舌劍的爭論,好像江湖中的兩大門派,為誰才是真正的武林正宗而爭論的水火不容,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其實大可不必,哪個好,本身就是偽命題。世上本沒有價值投資(機),美其名曰價值投資,說的人多瞭,也就有人信瞭。兩者的本質都具有不確定性。 從空間維度上講,大到宇宙星系,小到塵埃微粒,客觀自然界中許多事物都具有自相似的層次結構,局部與整體在形態、功能、信息、時間、空間等方面具有統計意義上的相似性,具有無窮層次。這種自相似的層次結構適當放大或縮小幾何尺寸,整個結構是不變的,維系這種關系的也就是宇宙中最神秘的數字0.618.宏觀與微觀本身就是首尾相連的。 價值投資(機)有點像宏觀層次上的,跨空間、時間維度大,確定性更容易把握,而超短投機更像微觀層次上的,因為微小不易分辨,大部分人對其確定性把握就很小,可這不影響還有一部分人仍能找到其確定性(如最強大腦裡面的水哥)。打個不算特別恰當的比喻:假如把價值投資比喻為非洲大草原上的非洲野生大象,那麼超短投機更像非洲草原上的黑曼巴蛇。在遼闊的大草原上,人們從遙遠之處就能直觀清楚的看到大象在悠然自得的漫步,而人們很少能看到黑曼巴蛇,因為他體小色黑、機警隱密、行動詭異。人們對大象的理解確定性就更大,而對黑曼巴蛇的瞭解確定性就很小,但不能因為這個原因,就說在非洲大草原上大象是好動物而黑曼巴蛇是邪惡的動物,大傢都是草原上的一族,自然生態 系統中的一員,誰都離不開誰,沒有好壞之別,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大傢現在不都提倡保護動物愛護動物嗎,難道隻保護大象,不保護黑曼巴蛇,什麼邏輯?再換個比喻:如果把價值投資比喻為太陽系,那超短投機就是九大行星中的一員地球,太陽系在銀河系中的位置比地球在銀河系中的位置更容易確定,但換個更大的空間維度,在整個宇宙中,太陽系的位置不又變成瞭地球在銀河系中的位置瞭嘛,一樣不好確定。所以價值投資和超短投機哪個更好本身就是偽命題,都是確定性的問題,也都是佛傢講的相而已,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菩薩相,法相,皆是假名,本為緣生。 從時間周期維度上講,日月星辰晝夜交替,潮起潮落雲卷雲舒。價值投資和超短投機僅僅是時間周期上的長短不同而已。朝代有更替,每朝每代也都有自己的鼎盛和衰落,隻是時間長短不同。繼續打比喻:價值投資就像投機一整個朝代,而超短投機更像投機某個朝代中的某段時間。從整個歷史角度看,唐朝在歷史上所有朝代中是最鼎盛的,你做為唐王朝的李姓人氏(價值投資)是幸運的,可如果你生在唐末,甚至跌入到瞭下一個朝代,作為李姓人氏,你就是悲哀的,有可能被滅九族。超短投機從歷史朝代上來說,就像你出生在唐朝貞觀之治或開元盛世是幸運的,出生在安史之亂甚至唐朝滅亡那就是悲哀的。所以,價值投資和超短投機僅僅隻是時間周期上的長短不同,把時間維度拉長,本質上是一樣的。諾基亞算是偉大的企業,時間拉長瞭一點點也就衰落瞭。都是一個盛極而衰的過程,無非一個時間長一點,一個短一點,本質上我們都在尋求局部的確定性。價值投資,從悠悠歲月花開花落的歷史長河裡面看,也僅僅是超短投機而已。美其名曰:價值投資。可牌坊也會倒的。 再從經濟學維度講,價值的定義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或抽象勞動。價格是在交換過程中即時產生的,由供求關系決定,有供求關系才產生價格,沒有供求關系,價格就是0.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但投資(機)的本質目的是為瞭獲取差額利潤,並不是永久持有,也就是高拋低吸而已,最終還是供求關系(資金流向)決定的。價值投資一直標榜的價值窪地,也僅僅是暫時的供大於求造成的(甚至是資金情緒造就的)。價值是依附於使用價值的,使用價值大的價格未必就高。空氣、水、都是免費的,價格幾乎為0(因為供給無限大,當然,沙漠中水的價格可能會很高,因為需求過大,供給不足),但都有使用價值,而且使用價值最大,誰都離不瞭,誰離瞭也不能活。一瓶水,泰山腳下是2元一瓶,在泰山頂上就是20元一瓶,因為供求關系發生變化瞭,所以價格才會發生變化,可如果你在山頂上不渴,那這瓶水對你就沒有使用價值,可這瓶水對於你來說還是得需要花20元才能買到,因為這是由山頂上的供求關系決定的,別的口渴的人都是花20元買到的。當所有人在山頂上都不買,這瓶水對所有人的價格就變為0瞭,因為都不買,沒有需求發生瞭(不存在這種情況發生,因為交易具有延異性,不完全趨同性;實際情況剛好是供給不足,需求過大,造成價格升高,才會20元一瓶)。假如發生都不買的情況,那對於賣水的人來說怎麼辦呢,隻能把水倒掉,有人會說,你這不是浪費嗎,辛辛苦苦抗上來的,還是自己花錢買的,還不如免費送出去積德行善。免費送出去隻能說是道德上的美德,你人品不錯,但不符合經濟學原理,作為一個聰明合格的商人,賺錢是你的本職工作和職業操守,而且你以後仍然要在山頂繼續賣水,賣水是你目前唯一的生存手段,你在山頂上送出去一瓶,等於你的潛在客戶減少一名,因為他不渴瞭,一會就下山,所以其他遊客即使口渴瞭也會都不買,等著你送,那你賠大瞭。而你倒掉一瓶,山頂上水就少一瓶,山上的遊客會覺得一會水更少瞭,價格可能會更貴,所以會搶著以超過20元的價格買走,當你隻剩最後一瓶的時候,100元都很容易賣出去,這就是供求關系決定的。所以,難道山頂上的20元就是投機,山腳下的2元就是投資,非也,使用價值山上山下都一樣,就是解決口渴,不一樣的僅僅是供求關系,如是而已。資本傢為何要倒掉牛奶也不免費送出去,絕不是資本傢的萬惡,免費送出牛奶也是需要時間和精力的,這些都是機會成本,而且送出去的牛奶降低瞭市場未來對牛奶的需求量,倒掉是最經濟的一種方式,供求關系決定的。很多人不能理解明星(如寶強)為什麼一年賺那麼多,比許多著名科學傢或者著名醫生賺的多多瞭去瞭,難道寶強的貢獻比醫生救死扶傷或者科學傢對人類的貢獻大,非也,貢獻價值(使用價值)一定是醫生學者大,寶強是可有可無的(使用價值小),沒有寶強大傢可以繼續生活,沒有醫生,大傢就哭吧。但他們兩者的供求關系不一樣啊,寶強是稀缺的,好比梵高的畫(你說梵高的畫能有什麼,可他的畫快成瞭孤本),都是需求遠遠大於供給(粉絲經濟學,需求:幾千萬粉絲,供給:明星本人一個人),自然價格就高;好比鉆石 和木炭,化學組成都是單質碳,你說木炭對人類重要還是鉆石對人類重要,當然是木炭,可鉆石卻更貴,因為鉆石具有稀缺性。同理,科學傢和醫生因為有巨量同行的競爭,稀缺性被降低瞭,容易被同行取代,薪酬自然比明星(如寶強)低,這是使用價值和價格的區別。從情感上來說,明星薪酬過高,大傢都反感,這個是可以理解的,本人也反感,但從經濟學原理上講,事實應該就是明星薪酬高。生活中,大傢喜歡美女,美女具有瞭稀缺性,需求大於供給,自然美女就吃香瞭,也是這個道理。你美你就瞭不起啊,憑什麼,人傢憑的是稀缺性。 客觀上講,價值投資確定性更好把握,比如騰訊、阿裡在未來的發展,從時間周期上講,可能會持續幾十年。美國股市持續幾年走牛,也是基於此。超短投機的確定性不好把握,但運行規律都是一樣的。馬化騰當年苦於QQ沒有變現通道,300萬賣給搜狐張朝陽,張朝陽60W都嫌貴,張是基於價值投資的思維考慮這件事的,認為QQ沒有價值(以使用價值來給出價格,這是錯誤的)所以給出的價格自然低,而IDG投資QQ是基於QQ在中國的稀缺性、和當時QQ價格(即估值)方面考慮的,覺得價格很合適,幾百萬又不貴,而未來中國對QQ的需求又是確定性的增加,那麼QQ的價格(估值)一定會上漲,所以給出瞭風險投資。阿裡巴巴也是如此,孫正義看到阿裡在中國的稀缺性,所以馬雲 沒說幾分鐘,孫正義就投瞭。這才是一個好的風險投資人應有的投資(機)思維,不看使用價值,看稀缺性和價格(未來供求關系)。百招全,不如一招鮮,也是如此,要與眾不同,要有個性。 綜上,價值投資和超短投機哪個投資方式更好,是偽命題。本質上兩者是同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不同稱謂罷瞭。大道無名,強名曰道,老子謂之道,釋加牟尼謂之空,大傢追求的也就是悟道和悟空。「 拾 荒 網| 10Huang.CN 」,你的炒股專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