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億股民防忽悠秘籍!看完這6大割韭菜案例全懂瞭……

  今年以來,證監會加強對證券期貨市場監管,行政處罰力度加大。僅上半年,證監會作出113項行政處罰決定,罰沒款共計63.6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49%,對30人實施市場禁入,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在6月30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證監會發言人鄧舸表示,證監會上半年強化執法高壓態勢,持續加大懲處力度。
  鄧舸還強調,證監會在不斷擴展執法領域,市場主體全面覆蓋。上半年處理信息披露違法案件24起,內幕交易案件24起,操縱市場案件14起,中介機構違法案件12起,短線交易案件6起,違法減持股票案件6起,此外還有從業人員違法買賣股票、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超比例持股未披露、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法人利用他人賬戶買賣證券、私募基金、期貨公司違法違規等類型案件若幹起。

  基金君整理瞭上半年比較經典的割韭菜案例,大傢隨意看看哈。

  1、徐留勝:24天操縱33股割韭菜

  6月30日晚間,證監會官方網站公佈瞭對著名牛散徐留勝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處罰決定書稱,徐留勝利用資金優勢采用連續交易、大額封漲停、拉抬股價等手法操縱多達37隻個股。

  證監會決定,沒收徐留勝違法所得3701萬元,並處以7403萬元的罰款,合計罰沒1.1億元。

  基金君搜索瞭一下。發現在微信號“華泰證券深圳榮超營業部”中,找到一篇2015年2月12日發佈的標題為《華泰榮超2015投資高峰論壇系列報道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文章中發現瞭徐留勝的真面目。

  文章中表示,嘉賓深圳凱富投資董事長徐留勝先生的登場又一次聚集瞭全場的焦點。徐總是資本市場中靚麗的風景,有著獨特的投資智慧,善於把控風險,無論牛熊市都能駕馭巨額資金取得豐厚的投資回報,堪稱市場真正的牛人。

  徐留勝操作手法揭秘:利用資金量優勢,采用連續交易、大額封漲停等手法操縱股票。

  其中,24個交易日內,徐留勝在“天瑞儀器”、“科士達”等33隻股票的36次交易中:

  漲停價買入委托量占期間市場全部買入委托量之比均超過50%,最低為50.66%,最高為96.22%,平均為72.11%;

  買入成交量占期間市場買成交量之比均超過50%,最低為61.62%,最高為100%,平均為93.45%;

  漲停價封單占市場漲停價封單(收盤時刻)之比均超過50%,最低為51.73%,最高為98.83%,平均為78.07%。

  統計顯示,在36次大額申報封漲停後,“徐留勝”賬戶於次日賣出,扣除交易稅費後,獲取盈利的有23隻股票,也有10隻股票虧損收尾。

  徐留勝本人賬戶每一筆委托價格較其前一筆成交價提高幅度的平均值最低為0.24%、最高為0.83%、平均為0.51%。除交易“臺海核電”的1筆申報檔位為第2檔,其餘委托均為第1檔。

  徐留勝的行為影響瞭股票價格。涉案股票T日收盤價較操縱時段前一筆成交價上漲幅度最小為3.22%,最大為5.29%,平均為4.27%;T+1日開盤價較操縱時段前一筆成交價上漲幅度最小為0.26%,最大為4.28%,平均為3.03%。

  2、“遊資收割機”馬永威:一天出貨95% 盤面騙你沒商量

  在上海東方金融廣場B1503室,馬永威、曹勇帶領幾個年輕的操盤手,利用從江浙閩等地找來的上百個賬戶,先後狙擊瞭A股多隻股票。去年7月,他們通過利用資金優勢“封漲停”、虛假報單“撬跌停”、“一字斷魂”收割獲利的方式,用8個交易日完成瞭對福達股份(603166.SH)的一輪操縱,單隻股票獲利超過兩千萬。

  傳統的坐莊模式,一般是利用資金優勢,囤積籌碼,長期持股,而馬永威等人也是利用資金優勢,但是靠的是短期狂拉股價,一種新型的坐莊模式。

  具體手法是:

  選擇總股本較小,流通市值在30億以下的冷門股票,低成本吸籌、控盤,不動聲色地建倉。

  拉抬階段,在控制的賬戶之間對倒,偽造交易活躍假象,引導其他投資者跟進,盤中連續高價申買,拉抬股價;分時走勢直接、生硬,波動幅度較大,斷層頻繁明顯。

  在股價封至漲停的情況下,繼續以漲停價大量申買,強化尾盤漲停趨勢,繼續誘導其他投資者跟風。

  出貨階段通過虛假報單撬動跌停板完成出貨,誘騙其他投資者充當“接盤俠”,大量不明真相的投資者因高位接盤被套牢。

  馬永威等人操縱福達股份案,是證監會2017年第二批專項執法案件當中的第一起“快進快出”股票操縱案。

  根據交易軟件數據,在馬永威等人的惡意操縱下,本案涉案標的福達股份在2016年7月5日至7月12日僅僅6個交易日間,股價持續強勢拉升,累計漲幅高達52%。而同期上證指數漲幅2.03%。一時間,福達股份的火箭飛升與寡淡的大盤形成鮮明對比。

  由此,僅數日間,福達股份已成為彼時A股市場中一顆閃耀奪目的明星,引得多傢知名遊資席位以及眾多中小投資者跟風參與。

  成功引得接盤俠後,馬永威團夥隨即借勢出貨,上演“一字斷魂刀”,於此後的1個交易日(2016年7月15日)內出貨高達95%,造成股價跌停,導致大量投資者深套其中。

  據證監會調查,馬永威、曹勇等團夥,控制使用38個證券賬戶,在2016年7月5日至7月18日期間涉嫌操縱福達股份股票,投入資金量高達2.9億元,獲利超過2289萬。

  為瞭能夠利用資金優勢來操縱股票,馬永威等人先期一直在尋找大額資金來作為吸籌的成本。而江浙閩地區的“帶資金賬戶”就成為他的籌資目標,特別是溫州地區。

  稽查人員表示,“2.9億的資金,其中有兩千多萬是自己的保證金,其他資金是來自江蘇、浙江、福建這樣的地區,”賬戶擁有者知道自己的錢被拿去炒股瞭,但不一定知道被拿去操縱股票瞭,這並不是他們在意的,他們隻要定期拿到固定收益就可以瞭,整體上賬戶出借方和借入方,是債權債務關系,而非代客理財的關系。

  市場將這種資金稱為“遊資收割機”。

  據介紹,他們選擇的股票交投不活躍,前期很迅速建倉,通過大量對倒交易,吸引投資者來關註,也就是“博眼球”,三五個交易時間,通過對倒,就把股價拉上去瞭。出貨的手法也很惡劣,即“一字斷頭”。

  投資者第二天可以看到前一日封漲停的手數,所以他們會在前一日瘋狂掛買單,但不會真的成交,第二天則直接以跌停價出貨,僅在集合競價時就可以出掉一大部分,出貨的同時,還會掛買單,造成市場上有買單吃貨的假象,同時撤跌停單,撬開跌停板。這時候很多散戶投資者還不知情,以為對方是在洗盤,但不知道對方已經在開始收割。

  3、牛散朱康軍操縱兩股被罰沒5.3億

  A股市場,“牛散”不少,朱康軍算一個。

  證監會的一張5.3億元罰單,讓其成為5月3日的熱門人物。

  朱康軍是誰?

  據證監會公告,男,1968年11月出生,住址:浙江省仙居縣。

  但是,無論是百度還是微博,沒有一張“朱康軍”的照片。百度圖片庫敲入“朱康軍”,鐐銬和K線圖的圖片比比皆是,除此之外,還有法槌,就是不見人物照。

  朱康軍做過什麼?

  從證監會披露的情況看,操縱“鐵嶺新城”和“中興商業”,朱康軍就利用瞭42個人的49個賬戶。

  交易場上,朱康軍,是一個人,而牛散“朱康軍”是一個組織。

  談朱康軍,還是操縱2隻股獲利2.678億元說起。

  根據證監會披露,朱康軍利用49個賬戶,集中資金優勢、持股優勢,連續買賣“中興商業”、“鐵嶺新城”2隻股票,並在其控制的賬戶之間交易2隻股票;以明顯高於市場最新成交價的價格申報買入股票;從而拉抬兩隻股票交易量交易價格。

  2013年1月4日至2014年5月26日,332個交易日,朱康軍控制的賬戶組通過交易“中興商業”獲利8802萬元。

  2013年9月9日至12月26日,72個交易日,朱康軍控制的賬戶組通過交易“鐵嶺新城”獲利1.798億元。

  證監會認定,朱康軍的上述行為,違反瞭《證券法》第七十七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三)項的規定,構成《證券法》第二百零三條所述“操縱證券市場”的行為。

  朱康軍對處罰表示不服,申辯理由是:我不是“主觀故意”欺詐,我是“真心看好”這2隻股票。

  證監會表示,朱康軍在涉案交易中的操作手法表明其具有明顯的操縱意圖。

  既有在自己實際控制的賬戶之間進行股票交易的行為,也有在同一交易日,以相同或者相近價格反復交替申報買賣股票且部分買入申報價格高於臨近賣出申報價格的行為。這些非正常的操作手法足以證明,涉案行為是朱康軍為瞭實現其操縱意圖而故意實施的行為,而非其所謂的“並非刻意為之”的疏忽大意行為。

  4、“唐傢班”控制上百賬戶,動用數十億資金跨境割韭菜

  唐漢博,現居香港,1973年12月出生,擁有數十億元資金和多名“跟班”,多年金融機構從業經歷,曾在聯合證券、寶盈基金、深圳國誠任職;

  這一案,系由唐漢博操縱滬股通標的股票小商品城,交易金額高達30億,非法獲利4188萬;

  這是“滬港通”開通兩年多來,查處的首例利用交易機制,跨境實施操縱市場的案件;

  同時查實的還有操縱的其他5隻內地股票,非法獲利近2.5億元的另一起操縱案件;

  證監會開出頂格處罰,罰沒款合計逾12億元。

  2016年年初,交易所監控發現,滬股通標的股票小商品城(600415)成交明顯放大,股價漲勢明顯高於上證綜指漲勢。大數據分析顯示,來自香港的證券賬戶與開立在內地的某些證券賬戶相互配合,頻繁自買自賣、高買低賣,連續拉抬後反向賣出,有操縱市場的重大嫌疑,滬港通開通以來首例跨境操縱線索出現。

  經過對歷史資料進行關聯匹配映射分析,操縱市場行為與唐漢博等人密切相關。唐漢博團夥的操縱行為具有明顯的共同特征:

  一是大量交替使用以團夥成員、公司員工名義開立的賬戶;

  二是操作下單地點遍佈各大城市;

  三是使用多臺電腦,企圖逃避監控;

  四是慣用連續交易、盤中拉抬、對倒、虛假申報、大額封漲停等多種手法操縱股票。

  在交易“小商品城”時,唐漢博的主要操縱手法就是自買自賣。簡單說就是唐漢博同時控制多個股票賬戶,在這些賬戶之間頻繁買賣“小商品城”股票,左手倒右手,虛增交易量。在哄騙跟風資金入場後,唐漢博又掛大量的買單和賣單,把股價控制在自己設定的區間內。

  除瞭小商品城的個股操縱外,唐漢博的弟弟唐園子、唐漢博的表叔袁海林也與唐漢博一起,進行團夥操縱。在唐漢博、唐園子等操縱市場案中,唐漢博及其操盤手袁海林、袁超、唐淵琦等操縱“同花順”、“傑賽科技”,唐園子操縱“廣發證券”,唐漢博、唐園子等共同操縱“新希望”和“博雲新材”,涉案操縱行為非法獲利共計約為2.5億元。

  “他們好幾個相熟的親戚在一起聯合操縱股價,自稱唐傢班。”證監會稽查人員表示,這並不是他們第一次操縱市場,早在2010年,唐漢博、唐園子和袁海林等人就曾先後數次被證監會行政調查。因唐漢博等人多次、反復在境內或跨境實施操縱市場行為,情節惡劣,行為囂張,一直是證監會近年重點持續監控、多次嚴肅查處的違法對象之一。

  縱觀唐漢博操縱股市行徑,其特征也十分明顯,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連續集中交易;

  第二,大量反向交易和對倒交易,虛增證券成交量;

  第三,虛假申報撤單,誘導投資者跟風。

  5、廣州穗富3年內被證監會處罰3次!專挑尾盤1分鐘拉抬股價割韭菜

  3月20日,廣州穗富再次領到證監會的罰單,被罰的依據是信息披露違法及操縱“寧波富邦”股價。

  廣州穗富在2014年10月23日至2015年9月16日期間,使用“穗富”賬戶組通過對倒拉抬、下午收盤前拉抬的方式直接操縱“寧波富邦”股價。

  比如2015年7月24日14:59:08的一筆操作:

  廣州穗富使用廣東粵財信托有限公司-穗富7號結構化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證券賬戶,以買一檔價格進行委托申報,申報價格較訂單時間之前的最後一秒市場平均成交價上漲10%,委托數量為相同價格剩餘委托量的11.59倍,為委托時刻前的市場待成交買單量1.79倍,買入申報價格、申報數量明顯異常,拉升股價意圖明顯。該筆委托成交411,176股,成交金額為8918588元,成交價格上漲10%。

1.2億股民防忽悠秘籍!看完這6大割韭菜案例全懂瞭……,拾荒網

  再看2015年8月24日這一筆收盤前操作:

  14:59:13至14:59:46期間,廣州穗富進行瞭4筆買入委托申報,委托價格均高於訂單時間之前的最後一筆市場成交價,其中2筆委托價格上漲幅度為22%,1筆委托價格上漲10%,該期間市場未成交賣單數量遠高於市場未成交買單,賣出意願強於買入意願,4筆買入委托申報價格其中3筆委托價格高於申報後賣五檔價格,較申報後賣五檔價格的上漲幅度平均為4.44%,每筆買入申報數量占申報後賣前10檔總量的比例平均為700%,買入申報價格、申報數量明顯異常,拉升股價意圖明顯。該期間,“穗富”賬戶組買入成交1481750股成交金額為32847592元,成交占比為99.8%,股價上漲17.38%。

1.2億股民防忽悠秘籍!看完這6大割韭菜案例全懂瞭……,拾荒網

  可以看出,上述交易行為均系收盤前1分鐘內拉抬行為,對當日收盤價前產生重大影響。

  證監會調查人員表示,當時“穗富”賬戶組多隻產品單位凈值跌破平倉線,廣州穗富拉高當日收盤價,進而提高產品單位凈值,降低產品被強制平倉風險的意圖較為明顯。

  6、一罰到底34.7億元!鮮言領瞭證監會“史上最大罰單”

  因年初1001項“奇葩議案”在資本市場醜態盡出的鮮言栽瞭!在深挖查清瞭鮮言一系列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及操縱證券市場的行為後,證監會發佈處罰決定書,對鮮言給予“沒一罰五”的頂格處罰,開出34.7億元的“史上最大罰單”。

  梳理鮮言市場操縱行為可以發現:信息操縱、傘形信托操縱、大股東惡意操縱不僅打出瞭忽悠投資者的“組合拳”,也成為鮮言系列操縱行為中危害最大的三宗“罪”。

  在市場操縱過程中,鮮言很擅長通過制造噱頭向市場投擲信息“煙幕彈”,進而誤導投資者。在“煙幕彈”的掩護下,復雜又隱蔽的傘形信托又成瞭鮮言實施操縱的“殺手鐧”。多倫股份更名“匹凸匹”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2015年4月9日,多倫股份提出變更企業名稱申請;4月16日,申請得到上海市工商局核準。這次更名讓原本經營房地產、建材等相關業務的多倫股份“搖身一變”成瞭互聯網金融公司“匹凸匹”。

  對於一個上市公司來說,這麼大的事不僅沒有第一時間對外披露,相關公告反而被拖瞭近一個月後才“姍姍來遲”。此時,市場還蒙在鼓裡,鮮言實際控制的傘形信托賬戶組卻早就“埋伏”進去瞭。

  5月11日,更名公告發佈的同時,一個更大的噱頭緊隨其後,“捆綁”著推高市場熱情。多倫股份公告稱獲得www.p2p.com網站域名使用權。在互聯網金融熱潮下,更名加網站利好一出,“多倫股份”股價連續6日漲停。在股價低位“埋伏”的鮮言粗略計算賬面獲利接近1.4億元。

  然而,調查過程中鮮言卻這樣辯解:“在我看來,公司更名本身體現的是一種轉型方向,無業務、無人員、無主營是很正常的,如果這些都有的話,對我而言就不是更名問題,而是加大投資力度的問題。”

  業內人士指出,除瞭信息操縱和傘形信托操縱,鮮言作為多倫公司的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完全放棄瞭公司的經營發展,把多倫股份變成一個純粹忽悠投資者的套現工具,對市場的影響非常惡劣。

  統計顯示,2014年1月17日至2015年6月12日期間,鮮言通過采用信息優勢、資金優勢、持股優勢連續買賣,在自己實際控制的證券賬戶之間交易、虛假申報等手段,操縱“多倫股份”交易價格和交易量,非法獲利超過5.78億元。在鮮言的操控下,“多倫股份”股價在這個階段漲幅高達260%,同期上證指數漲幅155.29%。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