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打掉證券分析傢氣焰的邏輯 科學哲學傢費耶阿本德宣稱:“科學傢享有比他們應該擁有的更多的金錢、權威和性吸引力。在他們的領域裡,甚至連最愚蠢的方法和最可笑的結果也被蒙上瞭神聖的光圈,現在是打掉他們氣焰的時候瞭。”我覺得,費耶阿本德的說法不精確,因為隻有證券分析傢才最應該打掉他們的氣焰!在世界上,乃至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實在沒有哪一種“科學”象所謂證券分析學那樣,長期耗費如此龐大數目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得到如此不“理想”的後果。所謂證券分析學,不過是證券分析傢混飯吃的一種借口而已。何況,更使證券分析傢著迷的經常隻是金錢、權威和性吸引力,而非證券分析本身。對此,索羅斯也在《金融煉金術》中一針見血地指出:“有關股價行為的既有理論嚴重不足。對於實際的投資人而言,它們幾乎毫無價值,所以我根本還不完全熟悉它們。其實,瞭解它們也起不瞭大作用。”在參加證券管理分析師考試時,索羅斯居然在所有科目上的測試都失敗瞭。事實和分析表明,所謂證券分析學,就是人類社會迄今為止所有學科中“產出-投入比例”最低下的一門學科;反過來講也可以 人類社會迄今為止所有學科中“產出-投入比例”最低下的一門學科就是所謂證券分析學。因此,所謂證券分析學,簡直就是“產出-投入比例”最低下學科的代名詞。 (一)截止目前為止,所謂“證券分析的不可能理論”,隻是抽象意義上的關於證券分析的邏輯推理,好像沒有針對具體的證券分析理論、流派和方法而言。看起來,好像它也可以和一般的、傳統的、具體的證券分析傢“和平共處”下去。其實不然,因為直言三段論可以指出,證券分析的不可能理論註定要和一切反對它的理論、流派和方法為敵,註定要觸怒反對它的證券分析傢: 所有證券分析理論、流派和方法M都存在“不可能”問題P S證券分析理論、流派和方法是證券分析理論、流派和方法M 所以,S證券分析理論、流派和方法存在“不可能”問題P. (二)證券分析是一門建立在小概率基礎上的理論 如果認為“不可能”是所謂證券分析的不可能理論對於證券分析的定性分析,那麼,“證券分析是一門建立在小概率基礎上的理論”就是對於證券分析的定量分析,盡管一般的、正統的、具體的證券分析傢也可能一度宣稱自己的思想、理論和方法唯一正確、獨特、普遍有效,甚至在證券分析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革命意義。 眾所周知,證券分析包括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至於前者,我認為可以將其劃分為技術圖表分析、技術指標分析、時間周期分析、“綜合因素分析”,以及“組合投資理論”或稱“新投資技術論”.其中,所謂綜合因素分析,是指應用技術圖標、技術信號、時間周期多種因素而作出的技術分析,譬如波浪理論。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包括所謂“混沌學”在內一系列五花八門的證券分析思想、理論和方法。應該說,看起來“混沌學”可能會在證券市場上異軍突起,但是畢竟尚需審慎觀察。在混沌學中,一個重要原理在於:混沌運動的本質特征從深層次看是系統長期行為對初值的敏感依賴性,所謂內在隨機性也是系統行為敏感地依賴於初始條件所必然導致的結果,而經典動力學傢則認為系統行為對初值的依賴不敏感。對此,控制論的創立者維納引用民謠作瞭描述:“丟瞭一個釘子,壞瞭一隻蹄鐵;壞瞭一隻蹄鐵,折瞭一匹戰馬;折瞭一匹戰馬,傷瞭一位騎士;傷瞭一位騎士,輸瞭一場戰鬥;輸瞭一場戰鬥,亡瞭一個帝國。”類似地,氣象學傢洛侖茨也在研究大氣預報時發現瞭一種現象從而提出“蝴蝶效應”的形象比喻:巴西的一隻蝴蝶撲騰幾下翅膀,可能會改變3個月後美國德克薩斯州的氣候。盡管對此沒有研究,不過我謹慎地認為,從概率論尤其概率的運算方法角度看,不管“釘子效應”還是“蝴蝶效應”更加屬於“一門建立在小概率基礎上的理論”,或者屬於“一門建立在小概率的多次方基礎上的理論”.可暫將“混沌學在證券分析上的應用”問題置於不議不論之列。 運用簡單枚舉歸納推理分析上證指數1998年6月4日-8月18日之間的市場趨勢,可以得到一個重要結論:對於MACD指標而言,包括6月16日、7月2日、7月20日和8月18日在內共計有4次顯示市場的底部,包括6月24日、7月13日、7月24日和8月24日在內共計有4次發出買入的指令,而實際上可能隻有8月18日1次顯示的市場底部或者8月24日1次發出的買入指令能夠成為實際底部或者具有實踐意義,因此,MACD此間可能隻有(1/4)=25%的小概率正確而有效;類似地,RSI……KD指標此間也可能隻有25%左右的小概率正確而有效;即使運用其它的技術分析指標,也沒有遇到相反的情況;所以,對於技術指標而言,所有的市場實際底部或者具有實踐意義的市場底部都是技術指標的底部,但是並非所有技術指標的底部都是市場實際底部或者具有實踐意義的市場底部,並且技術指標的底部成為市場實際底部或者具有實踐意義的市場底部屬於小概率事件。當然,也可以運用科學歸納推理,在分析技術指標的底部,和市場實際底部或者具有實踐意義的市場底部之間因果聯系的基礎上,從而推出同樣的結論。總而言之,可以得出重要結論:技術指標分析是一門建立在小概率基礎上的理論。 同理,技術圖表分析是一門建立在小概率基礎上的理論;時間周期分析是一門建立在小概率基礎上的理論;“綜合因素技術分析”是一門建立在小概率基礎上的理論。這裡,我還有一句“名言”贈給時間周期因素分析傢:在走火入魔的時間周期分析傢看來,有多少個交易日,就有多少個時間之窗。 整體而言,運用完全歸納推理或者科學歸納推理,可以得出重要結論:技術分析是一門建立在小概率基礎上的理論。而且,可以運用概率推理的邏輯形式,對於“技術分析是一門建立在小概率基礎上的理論”做出定量分析: 技術分析的底部或指令S1不是實際底部或具實踐意義P 技術分析的底部或指令S2是實際底部或具實踐意義P …… 技術分析的底部或指令S不是(是)實際底部或具實踐意義P (S1、S2……Sn,是S類的部分,N中有V個P,且V〈N) 所以,凡技術分析的底部或指令S隻有V/N是實際底部或具實踐意義P. 這裡,在運用概率推理的邏輯形式對於“技術分析是一門建立在小概率基礎上的理論”定量分析的基礎上,可以發現一種重要推論:既“有S不是P”,也有“有S是P”,所以,既不能得出“所有S不是P”,也不能得出“所有S是P”的結論,而能,且隻能得出“S有多大可能是P”或者“S中有多大部分是P”的結論。換言之: (1)、不能說所有的技術分析都不正確而有效; (2)、不能說所有的技術分析都正確而有效; (3)、能說,且隻能說所有的技術分析中有多大可能正確而有效,或者所有的技術分析中有多大部分正確有效。 毋庸置疑,“趨勢”范疇是所有技術分析理論、流派、方法的核心,後者以道氏理論為開山鼻祖,在本質上就是順應趨勢,以預測、判定和追隨既成趨勢為目的。但是,就是對於如此重要的道氏理論,也有一種十分不節制的評論:“道氏理論是一個極為可靠的系統,因為它在每一個主要趨勢中使交易者錯過前三分之一階段和後三分之一階段,有的時候也沒有任何中間的三分之一階段。”之所以說它十分不節制,是因為它和“技術分析是一門建立在小概率基礎上的理論”之推論(1)相悖:“不能說所有的技術分析都不正確而有效”. 應該說,假設“證券分析是一門建立在小概率基礎上的理論”為真,相信它會在證券分析史上具有革命性質的意義。因為考察證券分析史,可以發現正統證券分析的哲學基礎背景可能在於一種機械論、決定論、形而上學,而在形而上學機械決定論的世界上,根本不可能得出“證券分析是一門建立在小概率基礎上的理論”科學結論。16世紀-17世紀,歐洲資產階級為瞭發展它的工業生產,需要有探索自然物體的物理特性和自然力的活動方式的科學,於是,經典物理學不得不起而參加對於中世紀宗教神學的反叛。另一方面,工業生產的發展也為自然科學提供瞭嶄新的試驗手段,因之,人類社會真正而有系統的試驗科學,這時候才第一次成為可能。相應地,形而上學唯物論遂成為近代哲學思潮的主流占據正統地位,情況直到19世紀中葉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體系誕生才有所改觀。盡管和古代樸素唯物論相比,形而上學唯物論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但是,它仍然存在一系列根本的缺陷:形而上學性、機械決定性和不徹底性。作為經典物理學的最傑出代表和機械決定論的最傑出應用者,牛頓《自然科學的數學原理》代表作所包含的一個最重要的物理學原理,就是“決定性原理──世界上所有粒子的初始位置和速度,決定其未來和過去”.在牛頓機械論、形而上學和決定論的眼中,從過去到現在,世界都是一架巨大的鐘表,在上帝的“第一次推動”後,一直按照預先定好的方式運行,再從現在到未來,而科學傢的任務在於研究牛頓給出的世界鐘表的結構、運行方式和永恒規律。具體到證券分析領域,傳統證券分析傢的神聖理想長期以來也就是企圖發現、發明證券市場確定性對象的結構、運行方式和永恒規律。早在17世紀的德川幕府時代,日本的米市交易商就率先采用技術分析方法,據說比美國證券分析傢的祖師爺查爾斯H·道提前瞭2個世紀。相應地,傳統的、具體的、一般的證券分析學科也就深深地打上瞭形而上學機械論決定論的烙印。作為技術分析的核心,“價格以趨勢方式演變”就是技術分析傢對於牛頓慣性定律的拙劣復制品。不過,最具有諷刺意義的是,慣性定律的發現者牛頓本人在證券市場投機狂潮中嚴重虧損之後也坦言交代:我能夠測量天體的運動,但卻不能預測廣大投資者的“愚蠢”行為;其實,好像牛頓也不能象測量天體運動一樣測量自己在證券市場上的愚蠢。所以,“證券分析是一門建立在小概率基礎上的理論”,由於它把證券市場、證券分析傢及其證券分析從一個決定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帶到一個嶄新的概率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從而就可能會在證券分析史上產生劃時代的影響。「 拾 荒 網| 10Huang.CN 」,你的炒股專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