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股民都夢想通過炒股發財致富,但能如願以償者並不多,因為股市的輸贏概率是“一賺、二平、七虧”。有些人雖然具備炒股賺錢的條件,但卻一直沒有找到好的方法和理念,也就是沒有建立自己的炒股高勝算交易系統,以致於在股市中不斷失誤而虧損累累。
交易系統是股民獲利的秘密武器,於是,股民們紛紛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統,有些股民逐步變成瞭股市中的高手,但有相當一部分股民對此依然茫然。其實,交易系統也並不是什麼神秘的東西,就是股民在炒股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賺錢的系統和方法。炒股系統直接反映股民資源配置的效益,炒股方法直接反映股民資源配置的效率。
其實,股道至簡,知易行難,你隻要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並嚴格執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就一定能夠實現大賺小賠,長期穩定地獲利,走向財富自由的成功之路。
我認為交易系統的主要功能是:控制價格。控制自己。
成功交易的一個秘密就是找到一套適合你的交易系統。這個交易系統是非機械的,適合你自己個性的,有完善的交易思想、細致的市場分析和整體操作方案的,在風險市場的贏傢都有自已的交易系統,因此尋找適合自已的交易系統與完善自已的交易系統是專業交易人士投資的一生幾乎每天都在做的一件事。
系統交易,即按照一套交易系統進行交易。系統交易者的時間和精力主要放在交易系統的開發中。證券市場中,對於采用趨勢型策略的系統交易者來說,成功開發一套交易系統的要素及其重要性比重,不妨設計大致如下:范圍,10%;買點,5%;賣點,10%;止損,20%;資金管理,40%;對系統的理解、洞察、應變與創新,15%。可見,資金管理是最重要的要素。在系統交易中,資金管理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層次上:
倉位。即帳戶中股票市值/(股票市值+債券市值+現金)*100%。據道氏理論及後人的多次統計,一個市場中約75%的個股的走勢是與大盤高度正相關的。因此,根據大盤風險系數來決定倉位高低,應該是一個不錯的穩健的選擇。舉例說,如果當前大盤風險系數是70%,那麼倉位就應該是30%。當然,大盤風險系數的判斷是有很大難度的。這裡推薦三個方法,一個是臺灣張松齡先生的表格打分法,把影響大盤的各個因素列出來並賦予權重,設計一張表格,每日打分;一個是某基金投資總監、《K線黃金定律》作者股樂先生提出的R28定律,即用R28與A股指數對照;第三個是最簡單的,就是當前指數在最近一個顯著運行周期內所處的位置,應用的原理就是周朝國立圖書館館員老子先生提出的物極必反,反的高度可以根據歷史統計取值。
組合。即持有多隻個股時,每隻個股占用多少資金。這裡說的組合與CAPM、APT基本無關。每隻個股占多少資金,取決於交易系統對每隻個股所處位置的判斷。如果同時運用多個策略不同的系統,則還取決於每個系統的目標預期年均回報率。另外,同一個系統又給出新的個股信號時是否換股,也是系統應該考慮到的問題。
分段。即同一隻個股的買賣分段進行。基於趨勢型策略的系統交易者,一般需要設立多個買入、賣出點。比如說系統設定瞭有三個可能的買入點,那麼每個買入點各應投入多少資金,這也是屬於資金管理的內容。當然,更多的情況下,這個問題也同時屬於買點、賣點、止損這幾個要素的范圍。
倉位、組合、分段這三個層次,其實是交織在一起的。例如,當判斷大盤風險系數增加,須降低倉位時,組合與分段常常也同時受到影響。理想的情況是系統本身對所有問題都定出明確的規則,但由於軟件平臺的限制,實際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對於中小資金的投資者來說,運用手工方法每日進行一下處理,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方法,相信也能達到基本的效果。
當然,不管是指標公式、選股公式、交易公式,還是交易系統,其生命都源於交易策略。交易策略是根據對股市的基本原理和運行的非隨機性特征及規律性進行深入研究後制訂的作戰原則和總體思路。我們經常見到很多大資金管理人和操盤手並不去編什麼公式,他們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對交易策略有系統而深入的掌握。當然,如果有瞭好的軟件,他們把自己的策略放進公式裡,也會省下不少的時間和精力(在這點上,你已經能編一些指標進行實戰的操作,這方面是很優秀的)。不過凡事均有利弊,過於機械則會損害洞察力、創造力和應變能力。
交易系統的思路
1、從歷史牛股的市值變化、股價變化、股本擴張、股本區間分析,尋找主力在制造什麼樣牛股。
2、從歷史上賺錢投機者的操作頻率、資產變化、賺錢的個股從什麼價位持有到什麼價位進行分析;從歷史上賠錢的投機者的操作頻率、資產變化、賠錢的個股從什麼價位持有到什麼價位,這些賠錢的個股在股本和業績等有什麼性質進行分析。從而尋找最佳的操作頻率;資產阻力位;股價阻力位。
3、通過對大單分析(這在你的交易系統說明中有充分的體表);股東數據分析;換手率分析;指數對大盤重心的偏離度分析。尋找買點和賣點。
4、指數偏離大盤重心的程度與倉位線性關系探索,創立指數和倉位的年度方程和季度方程。
5、個股的排他性分析,特別是對回調個股的“時間、幅度、交易量”分析,空中加油的特性分析,確立參與目標個股的最優數量、最優委托筆數、和最優的委托時間間隔。
總之,一個交易系統的形成除瞭有市場普遍**有的特點外,也應有每個人個人的性格特點,對於即日交易(秒—小時)、短線(小時與天)、中線(周與月)、長線(月與年)不同交易方式的人(其中已含有個人的操作特點)也應有所不同,對於不同的市場(股票、期貨、期權、價差交易、權證、基金、債券、外匯等)在交易系統中各子項的偏重點也應有所不同,就是使用的技術分析系統參數也應做充分的調整。交易策略也應有主次之分從而使整個交易系統很明確。不談交易之前的分析策略,從交易一開始,交易系統最終要牢牢把握的就是三點(一個買點與二個賣點——止益目標點與風險控制點),從而在不明確的市場中以概率的方式獲勝(截短揚長)從而獲取總的利潤。
在自然的領域,規律是存在的,而投機的原理從未象物理定理那樣被成功揭示,甚至連是否存在都要打個問號。投機的背後是人,人是有創造性的,力求準確是低估瞭這一點。我們或許能非常接近,但永遠也達不到,完美本身是個陷阱,最後的1%也許要花99%的精力,這在經濟學上的意義不大,就像大氣層的頂端,稀薄的空氣對人的呼吸意義不大,雖然空氣仍然有。
從個人來說,已經停止瞭主動性開發,轉向整合利用已掌握的原則、方法和技巧;認識到這點很不容易,因為完美的誘惑始終存在,取舍也需要很大的勇氣。當然,學仍會進行,也輕松的多;否則同時進行開發,戰線就太長瞭,而且投入產出也相差得太大。我隻是對已有的進行概括,想說就說,不想寫就不寫。所以不歡迎攻擊,不需要吹捧,不保證連續,不在乎評價。
有一句話叫“你交易的是你的信仰”,說的是標準的問題,即你認為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如同你從小培養的是非觀念,好壞瞭然,是環境和教育培養瞭你。你到瞭異國,本來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可能會被譴責,可見道德風俗的標準不同。慢慢的,你入鄉隨俗,你被部分的改變瞭。
投機是在市場中接受教育的過程,你原有的標準很可能冒犯瞭市場,所以需要重新建立是非觀念,重新定義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如果做對,利潤總會到來,就像你被異國接納瞭;如果做錯,總會付出代價,就像被異國排斥。你的天分和努力,個性和決心,將表現為市場接納你的程度和速度,所以你要盡快適應市場,同時作出些讓步,犧牲部分的信仰,改掉過去認為理所當然的慣標準,比如向下攤平;改變需要代價,能量和時間,並造成內心的沖突和自尊的傷害;改變是對個性的修整、彌補和重塑,是漫長、艱難和痛苦的,除非你天生適合市場。
你在投機學和成長的過程中,新建立起來的“對”和“錯”的總和慢慢的滲透到個性中,沉淀並穩定下來,成為瞭交易系統,你逐漸學會瞭。所以,從個性成長的角度來說,投機是很難的事。
交易系統的形成並非一夕之功,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何況投機所需要的很多品質正是大多數人的弱點。如果是經歷著市場檢驗而形成的體系,一般是正確的,錯誤的觀念已被篩選和禁用瞭。隨著接觸到不同的市場環境、時期和風格,交易系統開始有瞭層次,就像生命的進化:從原生的草履蟲到無脊椎和頭索類,從爬行類到靈長類,然後是人,以後呢?也許生命隻是思想的存在,本質是相同的,就像那句名言“在互聯網上,沒人知道你是一條狗”。回到交易系統,每個人都不同,試圖統一是徒勞的,成熟的交易系統是完整而一致的,均衡而協調的,自動而開放的,更重要的是要適合個人。
我隻是供應一些必備原料,提供一些基礎方法,描述一些基本現象。我覺得應該有不同的層次,是心態、方法、技術的有機結合;良好的結構會產生雙向的效益,緩解壓力,提供動力;從而分化成長,形成包含著各子系統來高效、持續、穩定的獲利;適合不同的實際情況和全面匹配各種市場環境:比如長中期、中短期、短即期系統。它們的原則、理念和手法是完全不同又完全一致的——我這樣說很令人困惑,但沒有辦法。
不是每個人都同時擁有它們,要提醒自己記住目標,分辨周期;隻要可行,也許其中之一就足夠瞭;如果使用不止一個,那麼要清楚而靈活的平衡,可以消除市道好壞帶來的波動;當然,協調它們本身難度不亞於建立它們。有很多大師反對滿時交易,要學會休息,他們是對的,也是投機的主流分佈,畢竟有風險報酬比,不擇時是得不償失的。
但如果尺度小一些,很多看起來完全相反的東西其實並不矛盾,這也是易經中的智慧;而我隻是闡明瞭這樣一種可能性:隻要有瞭足夠多的技巧和執行能力,有針對性的采用各子系統,甚至在單邊下跌中也能賺錢——我指的不是做空,而是波動;全時機動這一點在討論機器交易系統時很重要,人來執行或許難以做到,機器卻是可以的,隻是它們現在還缺乏自學能力。
大致的來說,你可以想象一個雞蛋:蛋黃,蛋白到蛋殼。心態在蛋黃的核心位置,包括控制情緒反應,受傷恢復,盈虧反應等,是一種氣度和境界;方法在蛋白的中間位置,包括後臺風險控制,處理突發事件,倉位和加碼止損等,是一種管理和策略;技術在外層的蛋殼,是實際接觸市場的部分,包括各種的技術流派,形態,指標,走勢等,是大傢常見的有效的信心來源,而有時也很脆弱。
大多數人進入市場花90%精力在技術,9%在方法,1%在心態;不過最終來看,它們的作用可能是1%,9%,90%,這也是投機的困難所在,以後會談到一點。這不是說技術沒用,豐富的技術經驗是寶貴的財富,有助於深刻理解市場:沒有開始的技術,不會形成方法和最後的心態。悟道的過程先看山是山,再看山非山,後又看山是山。最終應該有完整的交易感覺,包含這三點又超越它們,信手拈來,飛花摘葉盡在其中。
也許隻有到瞭非凡的境界,技術本身就是心態,渾然一體,成為被感知的本能和直覺。還記得笑傲江湖中的風清揚嗎,在他的技術境界,市場是完全呈現的,如同已經盛開的花。可惜的是,這種動態的知覺,需要消耗很多能量,盈不可久。誰也不能保證狀態始終很好,所以從靜態的交易系統來看更穩定,也更可行。我覺得長期交易的是心態,中期交易的是方法,短期交易的是技術;級別越高越能有大的利潤;我隻是描述,盡可能形象,雖然仍可能不被理解。
華爾街說,“牛也賺錢,熊也賺錢,豬不賺錢”。在不同的市道,隻要有不同的生存之道,都能活得很好。豬因為隻想數錢,利欲熏心,又不肯傷神 費力,最後總是被宰殺。牛熊轉換始終都會到來,而自然界的“適者生存”在市場中同樣有效。
當你有瞭成型的交易系統,還要經受考驗,加以改進,這樣即使市場環境有大的改變,你也應當能在市場中活下去。以前滬深股市走牛市的時候,就像非洲的大草原,成群結隊的羚羊和野牛隨處可見,隻要不太懶的機構和莊稼,都能吃得很飽,特別傻的也有瘸腿的羚羊送上來。這樣的環境中,大傢都在玩耍,好時光持續得越長,警惕性就越差,生存的技巧也被疏忽瞭。多年的熊市以後,仿佛是漫長的冰河期,大型食肉的機構們都消失瞭,剩下的都越來越小,食草的散戶們更是稀稀落落,有氣無力。大傢都在抱怨,指責市場,唯獨沒有找自己的原因。你應當承認,市場中始終有人在賺錢,他們就像進化論中的佼佼者,迅速地適應環境,進化成瞭食肉的蜻蜓,用較小的消耗和靈活的捕食方式來存活,惡劣的環境有時也是技巧的磨刀石。因此我很強調交易子系統的適度多樣,這會有更強的環境耐受性。你的交易系統準備好瞭嗎?市場變化如同四季更替,等你終於適應瞭也就離改變不遠瞭。
市場就像所大學校,平均要5到7年的全力投入,而且大多數人永遠也畢不瞭業;市場學校不分年級,不會因為新生就有所區別,公平而殘酷;市場是個苛刻的教師,它會想盡辦法來證明你是錯的;你的畢業證書就是穩定的獲利能力,除非你退出市場再也不來,否則畢業典禮和開學典禮是同時進行的;如果不能畢業,你的學費就像燒不開的水,逐漸蒸發瞭。呵呵,說瞭那麼多,並不是責怪市場——它們畢竟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在道德意義上,投機是不存在的,因為“人是萬物的尺度”,而投機由市場來決定,觀念價值在事實面前不堪一擊。我認為投機的魅力在於它的自相矛盾性,既要虛偽又要坦誠,是少數幾個赤裸的行當之一,另幾個也許是政治和諧。這種內在的沖突和人性中的貪婪與恐懼相結合,演繹出多彩的行情圖卷:全情投入隻是為瞭徹底退出,原因不代表結果,隻有籌碼在時間中的流動。
所以要談這些,是要提醒你,冷靜以外的情感在投機中是無益的,如果想要在市場中長久,冷靜很重要,是心態的出發點。你能投機成功,是由於大多數人的頭腦發熱,這聽來令人沮喪,但事實如此。平靜的湖面才能映照出真實的景象,心境也是這樣。
如果受到市場的傷害和打擊,要盡快回復平靜,我稱為初始化。不要讓負面的頭寸和持倉影響你的思考,波動的湖面景象是扭曲的,這也是重大損失後最好休息一下的原因:等湖面平靜下來。不要讓自責或負罪感占據心靈,它們都在道德意義上,而投機是不存在的。
人是有弱點的,市場就拿它來開玩笑。大傢都奔錢而來,卻無例外的先付學費。股市是有經驗的人獲得很多金錢的地方,也是有金錢的人獲得很多經驗的地方。哈哈,說到底,賺錢的方法比賺錢更重要。好的方法可以降低對心態和技術的要求,是簡單而有力的,是利潤的源泉。
廣義的來說,能賺到錢的都叫方法,主流的是跟隨趨勢,加碼止損,其中有泛化的亞當理論,也有量化的海龜系統,投機者的作用被弱化到瞭監控和執行。透過現象看本質,這些方法的核心是兩點:第一,“低買高賣”。這話不是我說的,初聞此言,我也很憤慨,忍無可忍之下隻能再忍一忍,你不得不承認,這話很有道理,有很深刻的道理。第二,“截短虧損,讓利潤奔跑”。這也是華爾街的名言,講的非常好,既簡潔形象,又講出瞭具體的做法,我想不出更好的講法瞭。每個人都可以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不同的策略和技巧,但萬流歸宗,讓我們銘記在心。
正確的方法能掩蓋你的人性弱點和個性缺陷,它是投機者的護身符和通行證,把你從貪婪和恐懼中解放出來,把資源投向其它方面,比如馬克思在關心股市行情的時候也沒妨礙他寫資本論,他肯定也使用瞭止損。
關於技術,我不知道該怎麼說才好,極力推崇和不屑一顧的人都是有道理的。技術在使用中體現價值,是很多人經驗和記憶的結晶,眾多的流派,K線,波浪,形態,指標,量價,籌碼都是同一原理的不同解釋。每個人可以各取所需,結合自己的特點而形成風格,技術分析的價值是依托於其使用者的行為藝術。
我曾經把技術分析比作一座山峰,歷代的名傢在向巔峰進發的過程中留下瞭一系列的足跡:本間宗久,查爾斯道,威廉江恩,RN艾略特。最終的境界應當是市場的完全呈現,時間的順序展開,概率的自然消失。我不想來爭論技術預測的可行性,因為日食從不可預知到被精確預測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你不能不代表沒有人能,現在不能不代表將來也不能,而人本身也是自然的存在。眾多的大師都為更接近市場真相而努力,留下的是他們獨特的建樹,站在他們的肩膀上,我們也更有理由以自己的方式來更接近真實。相信你自己。
偉大的傑西利佛摩爾對數字和預測價格很有天賦,他的《股票作手回憶錄》影響著一代代的投機者,其間的智慧和感悟令人吃驚。“股價總是沿著阻力最小的方向前進”,或許這才是技術分析的方向,一種以直覺指引的本能。
子曰:“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這是對教師的要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這是對學生的要求。投機更像是一門藝術,而不僅是科學,還有點中醫的感覺。所以同好的教師相比,投機者自我教育更為重要,因為你在瞭解自己方面更有優勢。
你應當不斷進步,而不是低水平重復,所謂的白癡是每次都用同樣的辦法幹著同樣的事,卻指望出現不同的結果,很不幸,我們經常都是。慣的勢力是強大的,特別是當你被虧損和持倉纏繞的時候,會進入一種癡呆的狀態,對周遭的變化茫然不覺,非常魯鈍,有點類似於在高速公路上連續駕車時的麻木。這其實是人的一種保護機制,是逃避持續性壓力的生理反應。你的交易系統再完備,你仍然是人,面對市場變化,行動是重要的,有助於快速脫離那種不利狀態。立即行動的價值要大於以後采取的補救措施,“有問題,先離場”,哪怕是錯誤的離場,然後你再來總結錯在哪裡以及為什麼錯瞭,記住以後不能犯同樣的錯誤。
長久的來看,沒人能擊敗市場,你能取得成功,是因為和市場站在一起。曾經有機構宣稱,由於規模如此之大,以致於成為瞭市場的一部分,後來就悲壯的倒下瞭:市場中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我從市場中得到的啟示是,我們通常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能幹,而這並不是謙虛。市場中到處都是錢,你要做的,就是在能力范圍內撿起一部分,然後離開。當然,還要得到市場的許可。
投機也是一種人生觀的改造,你從中得到的不隻是錢,其它的收獲可能會更豐富;人生也不隻有投機,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也許更難以把握的;投機可以讓你更深刻的體會到這一點。我隻是對投機的實質,交易系統的特點、構成和作用,心態,方法,技術以及如何運用進行瞭論述,這些都是比較主要的,有幫助的;所以我稱為概要,是概略和重要的意思,試圖用簡單的語言描述復雜的問題,同時盡可能恰當的表明看法;真正的價值取決於你的理解程度。用格林斯潘的話來說就是,“如果你認為確切理解瞭我所說的,那麼你肯定是誤解瞭我的意思”,畢竟每個人都是有所不同的,投機者更是如此。拾荒網,專註短線技術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