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外普遍采用的衡量中國證券市場表現的權威統計指標,上證系列指數和深證系列指數反映著滬深股市的概貌和運行狀況。
股指通常被投資者視為市場的“風向標”。那麼,股指是怎樣編制和計算出來的呢?
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並發佈的上證指數系列,包括上證180指數、上證50指數、上證綜合指數、A股指數、B股指數、分類指數、債券指數、基金指數等。這些指數從總體上和各個不同側面反 映瞭上證所上市證券品種價格的變動情況,可以反映不同行業的景氣狀況及其價格整體變動狀況,從而給投資者提供不同的投資組合分析參照系。
其中,最早發佈的上證綜合指數,是以上證所掛牌上市的全部股票為計算范圍,以發行量為權數的加權綜合股價指數。這一指數自1991年7月15日起開始實時發佈,基日定為1990年12月19日,基日指數定為100點。
綜合反映深圳證券交易所全部A股和B股上市股票股價走勢的深證綜合指數,也是以發行量為權數的加權綜合股價指數。這一指數以1991年4月3日為基日,基日指數定為100點(拾荒網 http://www.10Huang.CN 一個專註短線技術技巧進階的炒股知識網站。>)。
目前通常被用來描述深圳股市走勢的深證成分股指數,是從深市上市的所有股票中抽取具有市場代表性的40傢上市公司的股票作為計算對象,並以流通股為權數計算得出的加權股價指數,綜合反映深交所上市A、B股的股價走勢。這一指數取1994年7月20日為基日,基日指數定為1000點。成分股指數於1995年1月23日開始試發佈,1995年5月5日正式啟用。
上證、深證指數系列均采用派許加權綜合價格指數公式,並進行“實時逐筆”計算。具體做法是:在每一交易日集合競價結束後,用集合競價產生的股票開盤價(無成交者取前一天收盤價)計算開盤指數,以後每有一筆新的成交,就重新計算一次指數,直至收盤,實時向外發佈。
2005年4月8日,中國股市誕生瞭首個跨市場指數滬深300指數。這一指數由上海和深圳證券市場中選取300隻A股作為樣本編制而成,以2004年12月31日為基日,基日點位1000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