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次新股而言,尤其是短莊次新來說,如果出現相對或絕對的破位急跌,空方力量戰勝瞭多方,此時的下跌趨勢中會產生縮量,但股價不會因此止跌,也就是說,下跌縮量並不能都理解為是洗盤行為,這時我們是可以理解為主力的出貨行為的,當這種情況出現時,上方必然會產生大量的套牢盤,而獲利盤也將急劇減少,主力並不會是因為洗盤行為去為散戶的大部分的套牢盤解套,此時的縮量下跌,是由於高位的套牢盤不願意割肉賣出或依然存在僥幸希望反彈後解套,而場外的投資者也不敢輕易進場搶反彈,當然搶反彈的也會被套在下跌中繼,從而導致瞭縮量但不止跌的情況發生,直到主力出貨完成,止跌企穩後才會產出介入機會,因此,我認為在上升趨勢中產生的縮量調整可以理解為洗盤,而下跌趨勢中產生的縮量調整則仍然是主力的出貨行為,不可以僥幸介入,非企穩止跌回升遠離。
其次,對於龍頭績優股或強勢股而言,股價進入到一波的拉升行情後,倘若在底部籌碼集中區的籌碼,並未向上發生轉移而行情在一輪行情的拉升後,進入到調整階段,縮量橫盤調整,也或許前期平臺,30日線60日線支撐不破,這我們需要的就是持股,或獲得支撐後趁機做高拋低吸,以待行情進入到新的拉升階段。對龍頭,績優,長莊股來說,主力會花更多的時間和耐心吸籌,從而K線的形態會更加復雜化,從底部的建倉,洗盤,試盤,直到啟動,拉升,逐漸形成有規律的趨勢行情,或經過長期的橫盤後拉升,走出一波大行情,也或許以圓弧底,雙圓弧底,W底,雙W底,甚至更多的表現形式,如雙圓底,扇形底,V形數底,大圓弧底+小圓底,最後以放量突破,跳空突破平臺,而開起新一輪的上漲行情,這種股票反復的表現形式不僅僅體現在K線圖形上,還體現在不同的階段上,由於經歷瞭數個不同的階段,數個不同的表現形式,主力必然要去更多的降低持倉成本,由此在某一個階段的洗盤過程中實現手中低位籌碼的換手,從而在相對低位吸收更多的籌碼,相應地清洗掉部分散戶的獲利盤,抬高散戶的持倉成本,從而為後續的拉升創造條件減少阻力,在不同的階段,以相同的不相同的表現形式完成,從而在每一個實現瞭籌碼的高度集中,在K線圖形的表現形式上,倘若是表現為一個平臺比一個平臺相對較高,一個底部相對於另外一個底部要高,大的底部圖形或小的底部圖形組合,最後股價以放量強勢或跳空高開,漲停突破所有平臺和籌碼峰,從為開啟一波真正的拉升行情,從而我們得出結論,圖形形態經過兩到三個,或數個不同的階段以不同的形式或趨同形式表現出來的上升趨勢,由於每一個階段高度實現籌碼的轉換集中,這種轉換也不是通常邏輯上所說的高位轉換的出貨形式,而恰恰說明主力志存高遠,為後期的行情或長期的行情積極準備。那麼,在平臺突破後,是不是就一定會走出一段可觀的行情呢?答案是不一定,放量或高開封漲停突破的,如果沒有大盤,板塊,利好的配合,反而 可能會回踩確認等待,或主力借勢洗盤吸籌,回補缺口不破可介入,破即是關鍵的止損點。其中,不同階段的表現形式如果在前面的走勢中有前高點平臺的壓力,那麼其表現形式就會有延續,這種延續延長瞭時間周期,但不影響未來行情走勢的突破,啟動後的完美。行情的啟動,突破,處在底位的啟動或是拉升中行情的延續,與當時市場行情,板塊,熱點的配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那麼是不是在市場行情不好時,就不會發生起動,拉升的行情呢,則因個股所處的位置,控盤度等因素有有關,在之前短暫的敘述中有過論據,可參考翻閱。而當市場環境不好,大盤下跌,賺錢效應不足,萎縮調整時,做一些在板塊上穩定個股高度控盤的股票,通常也能夠穩定的獲取收益, 而當市場調整結束以後,大盤開始止跌回升,這一類高位的個股,則應該做出減倉的操作,以規避板塊切換的調整風險,當大盤企穩回升,持續性的板塊熱點開始出現,此時我們就應該去關註和捕捉相關板塊的龍頭股,龍一,龍二,或聯動的板塊個股。其實,不管多麼復雜的圖形,多種形式的演變,皆可以以某種形式化繁為簡,直觀的瞭解到股價進入到哪一個階段,通過一個什麼樣的形式轉換,這種大道至簡的原則則因人而異,因人所取的標準而異 。「拾荒 網|10Huang.CN」你的炒股學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