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適合自己的交易理念。建立屬於自己的交易體系。這是每個投資者初入市場就應該要考慮的問題。你如果能在股市熬十年,你應能不斷賺到錢;而紀律是保證你能夠生存下來的首要條件。當你體會到紀律的重要性時,你才能遠離大虧的交易。
這段時間震蕩市把還在股市鏖戰的朋友們耗得都夠嗆,看好要漲的股票,等你進去瞭就開始下跌之路,看淡要跌的股票,在我們割掉之後,卻又悄無聲息地起死回生。看著股票漲,你不買,不上倉位,結構性行情的誘惑和凈值的壓力,讓你按耐不住,看著股票跌,不止損,準備熬,可是想起歷歷在目的三輪股災,又是毛骨悚然,立刻沒有瞭熬的勇氣。這就是當前市場真實狀態的寫照:存量博弈、場內互割、分化嚴重,操作艱難。
其實,對於老司機來說,這段時間市場表現是很正常的熊市特征,股市循環猶如一年四季之季節輪回,春夏秋冬交替輪回,沒有什麼特別的,春種、夏養、秋收、冬藏,按照這個自然規律多少都會有些收成,誰也不會在冬天播種,春天忙著收割。可是在股市,冬天忙著播種、甚至想著收割的人卻很多,逆勢而動,違背自然規律,首當其沖的就是需要承擔相應的折磨、煎熬和痛苦,以及行動的後果。
可是,現實中,沒有人會在冬天去播種,想著去收割,之說以如此,是因為“不夠經驗去判斷股市的春夏秋冬輪回”,冬天來瞭,還單衣單褲站在風雪中,去抱怨這麼這麼冷,怎麼會下雪?可是,在股市的輪回判定中,不被凍過幾次,不被折磨幾回,是學不會四季判斷的。
其實,這也是老生常談的問題,股市的成長歷程,就是“熬”字訣!華爾街有句老話:“你如果能在股市熬十年,你應能不斷賺到錢;你如果熬二十年,你的經驗將極有借鑒的價值;如果熬瞭三十年,那麼你定然是極其富有的人。”
這裡的熬,是有前提的,你必須保證能在幾輪冬天不被凍死,還能活到下一個春天,必要保證不被凍怕,凍怕瞭就會鉆進溫室,再也不願出來,再也不敢去迎接春天的夢想,這裡問題就來瞭:你憑什麼能熬過幾輪冬天?我的回答是,第一,能熬過幾輪冬天的人,都曾經被凍得痛苦麻木、甚至奄奄一息過,第二,痛苦麻木之後,都痛定思痛有瞭自己的茍活於市場的一些心得。
很多人可以靠XX消息逍遙自在於市場,很多人可以靠套利、模型生存,當然價值投資、趨勢投資派都有許多成功的案例,機構有機構的擅長玩法,散戶有散戶的生存之道,對我而言,走到今天,對市場上能夠相信的已經不多,如果非要給我茍活於市場找一個最深刻的心得的話,我想肯定是:“紀律”二字!
是的,我靠“紀律”存活於市場,我靠“紀律”茍延殘喘至今。“紀律”兩個字,對於入市年頭不長的朋友來說,可能沒什麼感覺,因為這部分朋友還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市場理念,還沒有建立相應的操作體系,還沒有系統的選股、買賣點、倉位管理、風險評估方法,交易靠感性和隨意較多。紀律,體現在交易的每一個環節,理念、體系、策略都要靠紀律來約束才能發揮作用。
無止損,不博弈。對於止損的認識,是衡量投資入門與否的基本標志。止損的重要性不再多說,就像汽車的剎車和保險,沒有剎車的汽車,你敢開上路?沒有買保險的車你敢開上路?出一次大事,可能一輩子就gameover瞭。股市的止損也是一樣,可能十次不止損,都熬過來瞭,可能十年不止損都熬過來瞭,但是可能遇到一次意外,就會一夜回到解放前,這樣的故事在2007、2010、2015年的股市中,已經不陌生。
所以,我一直強調,如果你認同股市是個“博弈”的場所,那麼我就相信無止損,不博弈。但是這個止損二字卻是股市交易的主要精華所在,沒有學會之前,用不好,可能很多年都在割!割!割!割痛瞭,不想再割瞭,準備找個“安全股”,熬一次,熬一把,通常這一熬,熬到最後還是熬不住,發現,所謂的安全股也不安全,最後不僅要割,還要“剁”!
止損,最怕的就是盲目!打著止損的額旗幟,幹著頻繁追漲殺跌的買賣!股市是概率的遊戲,大勢研判、行業認知、企業分析、資金管理、情緒控制五個方面的知識和技巧缺一不可,也就是常說的“五架馬車”。通過這些要素的研判,給出入場勝算的概率,給出效應的倉位安排、買賣點規劃,但是市場一旦運行,自己的規劃就要無條件服從市場的內在力量,對瞭,加碼強化,錯瞭,認錯出局,這才是止損的核心。
專註投資。我相信這句話多數人是認可的,無論在什麼行業都要專註專心,才能做到專業級別,在股市也一樣,我始終相信“專註投資”是多數人最終迷途之後的歸宿。這裡的專註,有兩個層次、兩個含義,第一,研究上,專註你熟悉的領域,第二,交易上,專註於你熟悉交易模式。
第一層專註就不多說瞭,這是在“研究范圍”上聚焦自己熟悉的產業領域。我身邊有許多高水準的專業人士,他們在各自的領域中都是佼佼者。然而,他們卻在金融市場裡屢屢敗北。究其因,其實就是敗在一個“炒”字上。他們具有高學歷和極高的專業素質,卻未能抓住“股票的背後是企業”這一核心,他們敗給瞭價格波動、敗給瞭人性。一名資深醫生,投資瞭一個自己不瞭解的電力公司;一位醫學博士卻買瞭汽車企業的股票……很多這樣的例子,正應瞭這麼一句話:“人性會降低智商”。離開瞭自己的專長和能力圈,去押寶“莫須有”和“可能吧”就是賭。
第二層專註,指的是交易層面的專註,專註熟悉的、適合自己的交易模式,價值投資、趨勢投資、量化交易等等,無論什麼模式、理念和方法,隻要適合自己,能給自己帶來資金和信心上的收獲就是好的體系!不論采用什麼模式、模型,細化到最後都是“買賣點選擇、標的選擇、倉位分配、風險評估”等幾個細節動作。
做一個測試,如果到現在還不能清晰地說出自己的體系、方法,怎麼樣選股,怎麼樣定買賣點,怎麼樣安排出入場次序等等,那麼就是沒有形成自己的模式,在股市需要經歷的還很多。
我相信價值,但是我的投資一定不會局限於價值的鎖定;
我相信趨勢,但是我喜歡的趨勢一定是要自己看得懂、進的來、出的去的趨勢;
我不相信市場專傢的預測、經濟學傢的宏論,權威、頭牌的指示,我隻相信市場內在力量的演繹和發展;
這是市場上,唯有“系統”才能解讀市場的“信號”,電子世界中,“信號”在“系統”中傳輸,承載著人們通信的內容,股市裡,系統發出的信號,是我們用來約束自己的買賣點、倉位的核心,這也是交易紀律的基礎。
相信常識、認識自我。每個人進入股市之前都知道股市著名的“721”定律,也就是七成的股民最後是要以虧損收場,隻有一成可以勝出,其中兩成可以盈虧平衡。可是每一輪牛熊循環下來,事實會告訴我們為什麼定律是“定律”,是我們都逃不開的股市魔咒。
其實,其他行業何不是如此?比如看看你身邊的小學、初中、高中及大學同學中,一個班級中最終可以功成名就的又有幾個?是不是也符合“721”這個比例呢?就我的觀察甚至還不到這個比例。但是普通行業和股市中,“721”定律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那是因為,普通行業中“人心的弱點”可以隱藏,而股市中人性的弱點無所遁形——在股市中,貪婪、恐懼、幻想會如影隨形,時時刻刻影響著股市的思維方式,而且結果會以賬戶的盈虧直接體現。
人的本性容易自以為是,高看自己。曾經有過很多調查,開車的人,大部分都會認為自己的駕駛技術很好,編程的人都會為自己的編程很厲害,從普通崗位步入領導崗位的前幾年都會認為自己處世能力很強,這樣的事情身邊隨處可見,就像炒股的人都認為自己可以從股市不斷賺錢,可以成為勝出的一成,可是結果卻告訴我很多時候,我們都高估自己瞭。
這個世界上,聰明人人太多,可是在股市裡,你在你的行業裡的名譽、地位、鮮花掌聲、高學歷、各種光環等等引以為傲的資本都不復存在,市場目前人人平等。在股市,真正的聰明人會去做不聰明的人也可以做成的事情,不聰明的人卻老去想做那些聰明人都做不來的事情,這就是區別。
我們隻有改變瞭我們的思想,改變瞭我們對股市的根本看法,才能冷靜下來去思考“721”定律的含義,才能回到現實世界,才能逐步成熟慢慢成長。也唯有如此,才能在未來的某一天帶著股市賺來的財富,金盆洗手,徹底離開這個博弈場,在你沒有徹底離開之前,一切擁有的都是紙面的東西。
無止損,不博弈,止損,能在關鍵時刻讓我們活下去,能夠有機會繼續這場概率的遊戲;專註,能夠讓我們擁有股市導航系統,行動上,多一份成熟、多一份淡定;相信常識,認識自我,才會勝不驕、敗不餒。
何為紀律?三分止損,三分專註,三分常識。
紀律,讓我茍活於資本市場。
交易紀律:
1、順勢而為:永遠不抄底,永遠不摸頂。(1)市場要開始上漲的最好證據是,它已經在上漲瞭;市場要開始下跌的最好證據是,它已經在下跌瞭。(2)隻順著中期趨勢的方向開倉,均線多頭排列時隻做多或者空倉觀望,均線空頭排列時隻做空或者空倉觀望。市場絕不會漲到不能買進的地步,也不會跌到不能賣出的地步。
2、品種:(1)隻參與成交量大、流動性好的品種,做多就做最強的(不要覺得它的價格已經漲得很高而選補漲的),做空就選最弱的(柿子要挑軟的捏)。(2)同時持倉品種不超過3個。(3)不要有品種偏好,任何品種隻是一個符號。獲利潛力是品種選擇的唯一標準。
3、時機:隻在已經啟動的市場上交易,等到趨勢出現後再進場。如果市場暫時不動,為什麼要進場呢?現在要做的事情是什麼也不做。何不等到它明顯啟動之後再進入。
4、時間:確定時間框架,時間決定空間,時間產生盈虧。任何一單交易,時間框架必須是唯一的,在整個交易過程中不可以改變。不可看長做短,也不可短線長做。(目前主要做30分鐘K線和日線)
5、資金管理:(1)首次開倉所占資金不超過總資金的10%。看對行情而沒有賺到錢是常有的事,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倉位過重,心裡壓力大,經不起行情的輕微震蕩而被清洗出局,另一個原因是介入的時機點位不佳。(2)在市場連戰皆捷後(贏利超過50%),將利潤的40%提取出來,以備急時之需。虧損超過5%,首次開倉資金降低一半。
6、止損:每筆交易入市前設定止損點位和止損資金額,每筆交易虧損不得高於資金總額的1%。時間止損不猶豫;空間止損防意外;單單止損不僥幸。
7、加倉:永遠隻在贏利的頭寸上加碼。加碼時要找到關鍵點位,嚴格執行金字塔式增倉,增倉頭寸一定要設立止損。
8、平倉:(1)隻持有正確的倉位。每日收盤前凡是感覺可疑的,不自信的,有浮虧的單子,一律清除。隻持有有浮動贏利的倉位。任何頭寸如果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產生預期變化(沒被證明正確的),都應該出局。(一般的投機者持倉不是因為價格變化確認瞭他的交易,而是因為價格沒有“確認”他的止損信號。在他建倉後,如果價格橫盤或略微下滑,但沒有觸及到他的止損點,他會仍然持倉,然後開始期望市場朝他們持倉的方向走。墨菲法則告訴我們,市場大多數時候會向相反的方向走。)(2)振蕩不停留,意外快離場。(3)永不讓所持倉轉盈為虧,有瞭可觀的贏利之後要及時將止損點移到盈虧平衡點之上。
9、身心調節:(1)一天連續虧損2單後必須中止交易,檢查交易計劃和執行過程。交易虧損不可報復下單,後一單交易至少間隔前虧損單1個小時。每日交易不超過3次。(2)資金回撤10%,強制休息一周。 如果虧損超過20%,停止交易一個月。(3)當身體不舒服、心情不好、或有其它什麼事情幹擾的時候,絕對不要做交易。(4)贏利超過50%,休息2周以上。
10、觀望、等待與放棄:寧可錯過,不可做錯。環境不明不做;行情不懂不做;時機不到不做。永遠隻做最簡單、最容易搞清楚的那一段行情的交易.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在心理上預測行情就行瞭,但一定不要輕舉妄動,要等待,直到你從市場上得到證實你的判斷是正確的信號,隻有到瞭那個時候,你才能用你的錢去進行交易。優秀的投機傢們總是在等待,總是有耐心,等待著市場證實他們的判斷。要記住,在市場本身的表現證實你的看法之前,不要完全相信你的判斷。
操盤策略:變盤前的六個難掌握的預警
市場發生變盤前,總會呈現出一些預兆性的市場特征:
一、指數在某一狹小區域內保持橫盤震蕩整理的走勢,處於上下兩難、漲跌空間均有限的境地中;二、在K線形態上,K線實體較小,經常有多根或連續性的小陰小陽線,並且其間經常出現十字星走勢;三、大部分個股的股價波瀾不興,缺乏大幅盈利的波動空間;四、投資熱點平淡,既沒有強悍的領漲板塊,也沒有能夠聚攏人氣的龍頭個股;五、增量資金入市猶豫,成交量明顯趨於萎縮且不時出現地量;六、市場人氣渙散,投資者觀望氣氛濃厚。至於變盤的結果究竟是向上突破還是破位下行,則取決於多種市場因素,其中主要有:
一、股指所處位置的高低,是處於高位還是處於低位。
二、股市在出現變盤預兆特征以前是上漲的還是下跌的,是因為上漲行情發展到強弩之末時達到某種的多空平衡,還是因下跌行情發展到做空動能衰竭而產生的平衡。上漲中的平衡要觀察市場能否聚集新的做多能量來判斷向上突破的可能性,而下跌中的平衡比較容易形成向上變盤。
三、觀察市場資金的流動方向以及進入資金的實力和性質,通常大盤指標股的異動極有可能意味著將出現向上變盤的可能。
四、觀察主流熱點板塊在盤中是否有大筆買賣單的異動,關註板塊中的龍頭個股是否能崛起,如果僅僅是冷門股補漲或超跌股強勁反彈,往往不足以引發向上變盤。
贏股的法則是用時間贏錢
—太想賺錢瞭反而賺不到錢。慢慢來才是正途。—努力做一個目光長遠,大氣冷靜的人。—應該清楚地知道,哪是自己的菜。—不要企圖任何行情都能做到,盡量做自己最熟悉的機會。—止損點位應設置在趨勢不變的前提下不輕易被打到的位置。—太小的止損不是止損,是慢性自殺的一種方式。—買賣股票如打太極拳,“敵不動,己不動”。—買的時候信心滿滿,買過就後悔是因為選擇瞭錯誤時間做瞭錯誤的事情!—贏股的最大法則是:買對方向用時間贏錢!—隻股票方向對瞭要給它耐心,等待別人把錢送進來,耐心就是給時間,行股之道的大耐心是大收獲。—隻股票怎麼樣根本不要猜,也猜不到,我們要做的事情是可控,什麼是可控?大聲的問自己,我的股票防守在那裡,就是我們都知道的怎麼止損。
“割肉”是門技術,成功避免潛在虧損
割得快:見勢不好,馬上就跑;割得準:認真研判,不可錯殺;割的狠:壯士斷臂,堅決割掉。
股市有句俗語:“會買的是師傅,會賣的是徒弟,會割肉的是祖師爺。”雖然微操盤T+1交易模式很好的避免瞭高位站崗的情況,但一旦買錯,割肉不及時、不準確、不夠狠,一樣會遭到很多不必要的損失。所以,我們必須學會割肉、嘗試割肉,並達到精準割肉的最終目標。
且看微操盤玩傢如何割肉,成功避免潛在虧損。
割得快:大盤不好開盤就跑
割得準:不破前高出逃為妙

割得狠:趨勢形成“斷臂”也撤

“割肉”也是門藝術,講究“快、準、狠”。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沒有輕車熟駕,不要重倉嘗試,否者效果可能不及預期,追悔莫及!切記,切記……拾荒網你的炒股專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