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科技監管“道高一丈”,自動偵測黑嘴薦股,一鍵生成內幕交易報告

日前,上交所市場監察部門相關負責人接受瞭上證報采訪,詳細介紹瞭最新的科技監管應用。

在“監管科技3.0”整體框架下,多維度展現投資者交易特征、圖形化還原賬戶關聯關系、自動化生成異常交易分析報告……一系列的最新技術,使市場監察業務場景中的一些重點難點問題迎刃而解,三公原則和市場秩序得到瞭精準高效的維護。

一圖“看穿”賬戶背後的人

先看“投資者畫像”,上交所市場監察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這是指以圖形化的方式全方位展示投資者的交易行為特征,包含交易風格、持倉特征、投資偏好、歷史監管情況等多個維度。

在實踐中,這一功能可幫助監管人員快速準確鎖定頻繁參與市場炒作、以拉抬打壓等手法誤導中小投資者的異常交易賬戶。

再看“賬戶關聯分析模型”,即通過對賬戶關聯性的多維度數據進行深度整合,使用最新的“圖數據庫技術”快速生成關聯拓撲圖,直觀展示賬戶之間、賬戶組之間復雜多變的關聯關系。

如:2017年,某企業及其實際控制人組建、控制一個分工明確的操盤團隊,通過多個資金中介籌集數十億資金,利用300多個證券賬戶,采用頻繁對倒成交、盤中拉抬股價、快速封漲停等異常交易手法,連續炒作多隻次新股。

針對此類案件,借助“賬戶關聯性分析模型”,監管人員可以快速識別定位嫌疑賬戶組,比較完整地還原多賬戶多點合謀操縱的行為模式,大幅提高瞭監管對關聯賬戶識別的效率。

自動偵測“網絡黑嘴”薦股

“網絡黑嘴”薦股誤導投資者牟利始終是交易所一線監管的重點之一。隨著新媒體的發展,“網絡黑嘴”也開始借助微博、QQ群、微信公眾號等平臺,以發佈短視頻、帖子、群消息等方式散佈薦股信息,薦股手段越來越多樣,發佈內容也越來越隱蔽。

對“黑嘴”的監管面臨新形勢,而上交所的偵測技術也在不斷升級。

針對活躍在各種論壇、股吧和微博平臺的,以發文字帖為主的“黑嘴”。

上交所已使用文本挖掘技術提高對“網絡黑嘴”的偵測能力。運用文本挖掘和語義分析技術,可自動抓取熱門網絡社區中的薦股信息,同步篩查相關股票行情是否存在異動,自動對異動股中具有“搶先交易”行為特征的賬戶進行分析,最終篩查出“網絡黑嘴”背後的嫌疑賬戶。

還有一類“黑嘴”流竄至網絡視頻平臺,開通直播房間,搖身一變成為“主播”,但別以為這樣就能逃過監管的自動偵測。

上交所市場監察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已有視頻圖像分離技術,可將薦股視頻輸出為一幀幀的靜態圖片和對應的音頻,與相關人員進行面部匹配,並解析出對應的薦股信息,進而實現對“黑嘴”的偵測。

內幕交易核查報告“一鍵生成”

科技賦能之下,上交所對內幕交易行為的監控能力、反應速度和核查處理工作效率也在大幅提升。

監管人員可通過賬戶的異常交易行為鎖定嫌疑賬戶,然後運用內幕分析模型對賬戶進行“智能分析”,並一鍵生成內幕交易核查報告。

據上交所市場監察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內幕交易賬戶會出現某些特征。如:某空置賬戶多年沒有交易,突然間開始交易;賬戶持倉風格突然變換,比如以前一直買科技股,突然把這類股票都賣掉轉向瞭某隻金融股;某賬戶突然間轉入大量資金,集中火力買一兩隻股票等。

目前,上交所正在搭建新的內幕交易分析模型,通過該模型,監管人員僅需要確定證券名稱和分析區間,系統即可根據內幕信息類型,結合公司股票量價波動、賬戶交易特征指標等信息給出符合條件的嫌疑賬戶,並自動生成分析報告,極大提升瞭監管效率。

對於科技監管的下一步發展規劃,上交所表示,正依托大數據平臺,積極推進新一代監察系統建設。據悉,新的監察系統將在交易持倉數據、監管歷史數據等結構化數據基礎上,拓展並集成網絡輿情、公司財報、券商研報等非結構化或半結構化數據源,進一步發揮監管大數據的聯動分析效能。拾荒網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